记得很早的时候看过一篇关于催眠的报道,说起一个在催眠中发生的有趣现象:如果暗示被催眠后的人想象摆放在屋子中的椅子不存在,那么当要他们睁着眼睛在室内行走时,他们会控制自己不碰到椅子,却坚持说自己看不见椅子。这并不符合逻辑,但确实在催眠中可能发生。比如当年Hilgard暗示受试者无法听见任何声音,于是无论多大声音,受试者都不作出任何反应。这时催眠师对他说,“当我数到一二三你就可以听见了。”这时受试者在指令之下就可以听见了。这其中也有很明显的悖论:在“无法听见任何声音”的情况下,如何听见治疗师的指令呢?有人质疑,这是不是说催眠是一种幻觉?或者是不是一种催眠冲突?
实际上,这并不是催眠的冲突。我们在描述催眠中的悖论时,使用了“逻辑”这个词汇,而在心理学的概念中,逻辑是存在于意识层面中的,受意识的判断分析控制。而催眠是在潜意识的工作环境中展开,潜意识中并不存在逻辑。我们在意识中非常明确的“1+1=
2”,到了潜意识中只是一个“1”与另一个“1”
放在一起成为“2”。
http://s11/bmiddle/5148092dt7ca102eabafa&690
与逻辑的概念相同,潜意识中也不存在时间、空间的概念,因此有些人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会感到15分钟有如1小时那么长,或者有的人则有相反的感受。不仅如此,潜意识中也没有善恶美丑等等任何对立的概念,对立的概念只存在于意识层面中。我们认为梦是潜意识的一种反映形式,在梦中也不存在任何逻辑,可以从一处迅速地转移到另一处,这些都是我们认为非常正常的状态。虽然也有些许意识的存在,梦的发生主要以潜意识为主。
潜意识的这种不存在逻辑,没有对立的特性,对我们催眠治疗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像来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注意感觉你的问题,感觉它是什么形状的?你的问题长什么样?”
这并不符合逻辑——我的抑郁症有个样子?但在催眠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问,来访者会对自己的问题做出一个形象的描绘。根据这个“样子”,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放大或者缩小它,换一种颜色,以及任何一种具象的变化,来实现潜意识层面的改变。我们还可以邀请童年的你与现在的你对话,这在逻辑上不可行,但在潜意识中就是合理的。在催眠治疗中告诉童年的你:很漂亮,很成功。这就成为修补童年的方式,当他再次回忆童年时,那种感觉变成美好的,不再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对他现在的生活会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对缺乏自信的来访者会有很大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