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分享】你变成现在这样,其实都是父母的错?

(2015-07-25 16:46:38)
标签:

杂谈

【案例分享】你变成现在这样,其实都是父母的错? 

一个出现幻觉症状的女孩,被父母带进咨询室。


她总是感觉到自己身上有异味,然后认定周围人会讨厌她,随之辍学在家。


随着咨询的进展,呈现出的家庭状况是,女孩在家庭里感觉到的全是指责、批评、严要求,而且得不到任何认可。她的内心充满了愤怒, 苛求自己好好学习,苛求自己任何方面都做到最好,但依然在高考中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受到家人的抱怨。


不难相像,她在苛求自己的时候,内心又是多么的恐惧,即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出现身体有异味的幻觉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能被人接纳、认可、肯定、欣赏,那一定是自己有毛病。很有可能就是身体上有异味。那一定是有异味的原因!


当女孩出现幻觉症状,甚至被当作精神分裂对待时,她成为了一个“病人”。成为了一个需要被治疗的对象。但是,问题真正的推手呢?是家庭及其的影响。


是的,更多时候,青少年所呈现的所谓心理问题、心理疾病(长期积累导致生理疾病)、行为偏差(多动、暴躁、饮食失调、网恋、早恋、辍学、逆反、自卑、自大、忧郁、精神分裂等),是因为家庭本身生病了,而那个青少年只是病态家庭的“发言人”、“代理人”而已。个人的问题意味着家庭的病态,家庭系统的病态则反映出整个社会体系的病态。


从这种意义上讲,所谓有问题的青少年,只不过是一个受害者。


让一个受害者承担“有病”的名声,让一个受害者接受治疗,这似乎是不公平的。然而,现实中,这样的“受害者”却恰恰被父母送到咨询室,成为了需要被治疗的对象。这真的是不公平啦。


然而,作为有问题者或者病人的青少年,你真的只是一个受害者吗?
不!决不!我绝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因为,你,同时还是一个参与者!更重要,你还是一个可以改变的责任者。


有位来访者常常感到自卑、没有自信,导致人际交往困难。咨询过程中发现,他有位非常严厉的父亲。从小到现在,父亲没有认可过他一次,没有下面表扬过他一次。而他的自卑,跟想要得到父亲的肯定和欣赏有着极大的关系。为了被父亲肯定所以苛求自己,因而对自己不满意,从而自卑。


他发现这些之后,愤怒地质问:为何父亲要那样对待我?


我回答:因为你父亲没有大学学历,因为他不是心理专家,他也不可能接受心理咨询!所以他就是那样,从你出生之后,他就是那样。


他沉思良久,顿悟,说,是的,父亲没有可能改变,可以改变的是我自己。


我极赞同。


是的。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自己所受到的影响。但是,可以选择自己改变!


你参与了那个过程,你受到了影响,而且那个影响将一直对你发挥作用,让你痛苦,所以,你若要幸福,就要选择自己去改变!


一位十多岁的女孩,不被家人理解时,总是用对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因为习惯于跟家人对着干,随即被贴上了“叛逆”的标签被带到咨询室。当她学会用客观描述(一致性)的方式,表达自己遇到事情,不被理解的情绪、想法、期待与渴望的时候,她感受到压抑感消散了很多,她变得很轻松。她俏皮地说,原来见心理咨询师是个轻松而美妙的过程。


是的,只有成长与改变,能够让我们更加幸福。


我们根本不必以受害者自居,来抱怨环境。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渐渐学会为自己负责的过程。我们无法选择受到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改变些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幸福。

【案例分享】你变成现在这样,其实都是父母的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