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如何博弈政策
近期消息面和基本面变得很扑溯迷离。
基本面异常不好,各方面都预期现在的状况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另外
12月12日由《财经》杂志主办的“《财经》年会2009:预测与战略”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的经济恢复绝对不是V字型,他表示,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通缩出现的可能性目前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管理层对市场的关注也异乎寻常,出了前期公布4万亿及大幅降息等系列重磅利好,今天国办发布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股市也是意味深长,今天还有一则相关消息是保监会的消息可谓与此遥相呼应,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昨天表示,今后保险资金将围绕股市适当加大投资力度。吴定富介绍,保险资金进入股市比例可以达到15%,目前只有8%,还有7%的提升空间。截至9月底,保险资金各项A股投资4075.6亿元,这也意味09年入市保险资金增量可达3000亿元。
关于保险资金,由于目前各保险公司在熊市状态下赢利压力都很大,很难把保险资金作为托市资金看待,那么国办所指采取有效措施是否暗示平准基金或者类似平准基金的神秘资金呢?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应对市场呢?
目前的市场阶段,是人气渐衰的阶段,但是在强烈的政策干预下,市场也会发生变异运行。例如12月1日之后的一周表现就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系列政策预期下的强势反弹,而一旦会议结束,没有更多的利好刺激,行情又会急转直下。历史以来的政策市基本都会产生类似表现,在预期政策时,市场会借题发挥,一旦政策预期兑现或落空,市场都会选择兑现出货。
因此,要整体上考虑基本面与政策面的冲突。在现阶段,既然不能预期经济V型反转,市场V型反转的可能还是很小的,但震荡调整的可能性很大,仍然要保持短线为主的主导思路,控制仓位,不盲目追高,保证资金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往往在政策的博弈中,散户最容易亏钱。再大的利好,利好出尽之后还是要回归基本面。正基于此,管理层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出手实质性的利好措施的,放在手上的政策往往比放出去更有效。明年是个异常困难的年度,一方面经济下滑,一方面市场大量流动性释放,市场接近全流通,还有很多大型IPO在排队等候,这种情况下很难期待高估值的市场环境会重现。美国股市目前PE中值约为18倍,香港为6.2倍,我们也很难期待高到哪里去。
昨晚一直在找这方面的深度资料,却突然发现,周日被媒体和各大网站放在头条的“国办连夜发30条意见要求采取措施稳定股市”消息并非新消息,而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于12月8日发布的国务院金融九条的“炒剩饭”。见以下链接:
http://news.sohu.com/20081213/n261193364.shtml
上述文件的主体内容及金融国九条已经在前期被媒体广为报道,13日应该是在中国政府网上对国务院这九条意见的具体披露,周日被媒体再次炒作,不知道是媒体摆了“乌龙”?还是管理层担心市场下跌的趋势加剧?或有其他更多伏笔?
股民要博弈政策,难!要不被媒体忽悠,难上加难!!!
因清理垃圾广告留言占用博主太多时间,先暂关闭博客的留言功能,交流观点,欢迎在www.51value.com
发表留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