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崔永元衡水中学高考两会 |
分类: 评论教育思考教育 |
感谢
小崔称衡水中学的纪律比军营还严格:严格规定了各项动作时间,比如大厕3分钟,小厕1分钟。晨跑人手一本书或一张卷子,只为在停下来休整或等待之时,看课文背单词。在他看来,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为了节约时间,保证上课不迟到,有男生和女生和衣而睡整整3年。“教育学者看了痛心疾首,这样能培养出人才来吗?”崔永元反问。(《今日早报》15年3月11日)
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因去河北衡水中学做一档讨论教育话题的节目,在哪里进行了实地调研,深感痛心疾首。
其实,关于衡中现象近年来已经是争议不断,批评多于褒奖,尤其其军事化的管理方式的确对学生是一个巨大身心摧残,而仍然有这么多人学习借鉴,仍然有这么多家长挤破头把孩子送到这里求学,仍然有几乎99%的孩子都表示,如果让他们再做选择,还会去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根本没有“怨恨”。10年来接待访问人数超过17万,如今进校参观每人须交600元会务费,几乎每月都有定期开放日,接待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其生命力之顽强,辐射面之大,影响力之广,令人惊讶。
为什么衡中模式这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个“神校”这么富有传奇,具有强大吸引力?
高考指挥棒的导引。衡中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梁辉说:“除非高考发生重大改变,否则衡中模式不会改变”。高考怎么考,学校就怎么教,社会就怎么评,家长就怎么选。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和铁律。在一考定终身的现实高考选拔制度下,高考就是这么关键,就是这么神圣,就是这么重要,决定了一生的幸福,决定了人生的走向。尽管衡中赢得了“高考流水线工厂”的不雅外号,但是从这里能够走出居多名牌大学的学生。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那么,我们的学校就是应试学校,衡中模式的就是当今我们高考体制下产生的畸形学校。
家长对孩子成才观认识的偏颇。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加之于用人单位目前一般仍然是看学历不看能力,看毕业学校不看实际工作的现实,考上重点名牌大学的期盼几乎成为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和梦想。在家长心目中,只要孩子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就能够有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能找个好对象,有个好对象,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至于学习过程的疲惫和折磨,心理问题,情感问题,个人体验问题,全面发展问题,道德品质问题等等一概忽略不计。几乎是从懂事就灌输学习重要性,从上小学就瞄准高考,就关注了分数。这种以牺牲孩子的幸福为代价的成才观令人堪忧。
学校迫于无奈的应对。作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明知道这种依靠家班加点、题海战术的教育走向了畸形,但是迫于上级领导的评价、家长的渴望、生源问题等等,也不得不走向应试教育的轨道。政府评价教育看看哪年哪个学校考上北大、清华多少,走了211学校、985学校多少,升了一本多少,考上本科多少等等,以此作为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类推,教育主管部门就以此作为要对校长、对学校的考核重要指标,学校则把目标再分摊到班级和任课教师。一旦考好了,学校就能走向良性循环轨道,上级表扬,经费多拨,家长争破头让孩子来此就读,学生更是蜂拥而至。一旦考不好,领导不满意,家长很生气,生源受影响,必然进入恶性轨道。
制作这档节目时,小崔发现,这类学校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并不只河北一处。是的,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教育。因而衡中有其独特的市场需要,因而许多学校尽管不情愿也要让老师到这里学习取经;许多家长明知道孩子来这里很辛苦也要求亲戚托朋友到这里让孩子“炼狱”;许多学生为了家庭的希望、为了自己的一生明知道军事化管理也硬着头皮来上学,因而衡中的生命力依然这么顽强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