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网络语言发展语言 |
分类: 时事评论热点透视 |
http://news.sctv.com/gjxw/hqqw/201203/W020120331609324962467.jpg
屌丝”“装逼”“逼格”等词语在网上盛为流行。正在召开的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加强对汉语的保护。(《新华网》15年1月26日)
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的沟通以及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当然,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语言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相对有其固定性和稳定性,正因为稳定,所以能够传承和沟通,能够表达和接受。正如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怀琼所说:“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典型的特征和最珍贵的文化载体,许多国家和民族为了保持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十分注意保护自己语言的纯洁性。”语言随着人类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语言的产生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他包括说话和书写两种形式。语言产生的单位主要有:音素、音节、语素、词、短语、句子。正因为有了稳定性,才能够通过学习逐代传递产生了人类的交际和沟通。
当然,语言也是在不断发展起来的,尽管有其不变性,也有其可变性,有传承性,也有创造性。譬如,词语的形成,就是对语言的意义的凝聚和简练,它储存了文明的精华信息,承担文明发展的桥梁。所以,对于新兴发展的语言我们一定要客观对待,选择接纳和补充,既不能顽固不化一律拒绝,也不能不加分辨完全吸收。也如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怀琼所说:“随着网络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有的网络语言反映了时代进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网络语言粗俗猥琐,绝不能当做文化的进步。”
作为现代文明社会,我们应该建立网络语言的“防火墙”,对于好的、有意义的网络语言补充到我们丰富的汉语中来,正如报道中所举的类似“中国大妈、老虎、苍蝇、躲猫猫”或“蛮拼的、萌哒哒”等网络语言,是因为新的事物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特定流行词语,所表达的语意也符合汉语的本来意思,可以看做是语言的发展。新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就与时俱进,增收了很多网络用语,如“房奴”、“考试门”、“晒隐私”、“山寨”、“给力”、“雷人”、“团购”、“宅男”、“劈腿”等。但是以下几种应该挡住:一是错白字累的一定不能使用,容易造成规范语言的混淆,如“系(是)偶(我)、灰常(非常)、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造吗(知道吗)、恐龙(丑女)晋(尽)善晋(尽)美;二是语言下流、粗俗、猥琐的,如“屌丝、装逼、逼格”等,令人生厌。
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逐步发展的网络语言,也不能全盘吸纳网络语言,应该构筑起语言文明的“防火墙”,既为语言注入新的活力和韵味,也要防止粗制滥造,胡编乱造,低俗下流,真正让民族语言既能保持纯洁性、稳固性,又能有其发展性、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