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教育杂谈古诗一年级语文课本 |
分类: 评论教育思考教育 |
沪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目录
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记者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新闻晨报》14年8月26日报道)
笔者认为,删去古诗,不仅不妥,实为不理智、不应该,就如炒菜不用油盐:
一是古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精华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精粹的古诗从一年级课本删去,真的让人不忍相信,因为古诗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性是任何现代文体和文化无法取代的。这样的精华部分应该让学生从学习语文起,就应该知道其在我国文化发展和语文学习的重要地位,接触、了解、理解和记忆。一年级就删去古诗,让学生一开始就远离了古诗,对于今后学习古诗是不利的。
二是古诗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中国有句俗语:“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诗的美丽韵律和意境,简练文字后面包含的深层意义和寄托,借景抒怀的展望和抱负,曾经鼓励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和文学大家,多少年来,人们往往把古诗掌握的多寡多为文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是古诗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古诗以其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是古诗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古诗词教学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是古诗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六是古诗已经成为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首选内容。在我国,可以说多年一直延续至今,家长从会说话起就教孩子背唐诗、记古诗,在幼儿园就接受了不少古诗熏陶,就记会了不少古诗,而到了一年级就没有了古诗,不能说不是一大遗憾,一大不足,也缺乏教育的循序渐进性。
当然,上海一年级语文教材减少识字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扩大学生的兴趣阅读的做法笔者是十分拥护的。无论怎么减负,但是不能减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