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评论杂谈大学腐败轮岗制 |
分类: 评论教育思考教育 |
高校腐败案集中在招生录取、基建修缮等七大领域。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基于廉政风险防控的北京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已形成阶段性成果。课题组专家提出,预防高校腐败应完善重点领域廉政风险制度,特别是重点岗位要建立人员轮岗制。《法制晚报》记者日前专访了课题组负责人、首都教育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纪委书记冯虹教授。(“中国新闻网”7月22日报道)
文中列举了高校腐败案件罪名包括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等,以受贿罪、贪污罪占比较高。实行关键岗位的“轮岗制”是否就能遏制高校的腐败呢?笔者并不赞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遏制腐败靠的是机制和法制。即便轮岗了,反腐的机制建立不好,有法不依、有规不循照样能行,只能出现“前腐后继”,谁干都有腐败的机会和空子,这样只能导致一个在关键岗位上“吃饱了”,没有逮住,“功成名退”,再来个饿狼需要再喂,只能导致国家损失越来越大。
二、消除腐败靠的是党性教育。作为不论哪一级别、哪一岗位的党的干部,一定要自觉学习党的理论,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为物欲所累,清正廉洁,恪尽职守,警钟长鸣,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党的领导干部。一旦这样,在哪个岗位都不会滋生出腐败。
三、消除腐败的重要手段是办事公开公正公平。高校的任何工作,包括招生、基建、开支、职称晋升等方方面面都要公开,该公开到教职工的必须让广大教职工知道了解,该公开到学生的必须让全体学生清楚,决不能袖里来袖里去,公开的目的就是接受群众的监督,只要公开做得到位做得规范做得不是走个样子,也对腐败的消除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四、“轮岗制”的结果可能是腐败没消除,工作受影响。大学各个学院、各个处室办也都具有有其专业特点,并不是人人都能干,且能干的了的。比如,学校乃至各院系的教务处主任就具有很强的专业要求,让一个学历不高,不懂教育的人来坐这个位置显然就不合适。学校医务处主任,让一个不懂医学的人来干也不会干好。学校科研处负责人更是专业强的位置了,不是谁都能有课题,会科研的。当然,学校招生办主任这个“肥差”显然哪个干部都能干的了。
怎么消除腐败,一定要从治本上下功夫,如果仅仅治标,腐败难除,必须标本兼治。让苍蝇没有“登堂入室”的机会,没有掌握特权的可能;让“老虎”归山,没有进村入户吃人的条件,没有把持大权步步高升的可能。这样,天下腐败方可消除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