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对人生 Let’s Party!
标签:
上穿人生脚踝音乐方面时尚 |
派对是什么?是“小型的聚会”,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开心的吃喝跳舞”,是“由一位主办人召集的、以社交、谈话或娱乐为目的的聚会”,是英语party一词的音译。派对是舶来品,不过后工业社会里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过着类似的生活——吃着几家垄断公司生产的食物,穿着风格类似的衣服,玩着差不多的娱乐。英文叫做“全球化”,中文叫做“世界大同”。
http://s2/mw690/001ugMbCty6FVdujvDb61&690Let’s
汉文化缺少娱乐的基因,这或许是从汉代董仲舒开始以儒学为官方哲学,到宋元时又被理学强化了的结果。“克己复礼”、“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听起来不像是提倡娱乐的意思。不过中世纪的欧洲在基督教的统治下也不提倡纵情享乐,认为这会破坏修行。欧洲对人性的复苏要等到文艺复兴。然而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上流社会从来不缺少娱乐,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公开的与不公开的。法王路易十四为了削弱贵族的势力迫使他们从早到晚待在宫殿里参加舞会、宴席和其他庆祝活动,这样的宫廷简直就是声色犬马的名利场。
无论从文字上,还是在含义上,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与party对应的词汇,因为party涵盖得相当广泛。汉语中有“宴会”一词,但有很多派对并不以吃饭为主要内容。派对是西方人的娱乐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除了官方主办的宴会、舞会,民间也很热衷于举办派对,从简·奥斯丁、列夫·托尔斯泰等作家的笔下,乃至《绯闻女孩》这样的电视剧中均可窥得一二。举办派对的原因多种多样,派对规模和涉及的区域可大可小,小型派对邀请三五好友在自家厨房举行,大型派对可以是像狂欢节这样吸引数十万人持续若干天的大型活动。派对是社交界依存的重要载体,并诞生了名流这样一个群体。中国文化中也有举办聚会进行庆祝的传统,例如春节的家宴、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等。
按照主要内容,派对可以分为:舞会、酒会、和茶会等。
舞会
舞会当中最正式的一种,就是男性要穿白领结礼服,女性要穿舞会长裙的Ball了。Ball与封建时代以君主为首的上流社会息息相关。Ball来源于拉丁文ballare一词,意思就是跳舞,在Ball上跳的舞蹈叫做Ballroom Dance,Ballroom是为跳舞特别设计的大房间。与Ballroom Dance相区别的是下层阶级跳的民间舞(folk dance),不少舞蹈都曾经作为Ballroom Dance,比如波尔卡、玛祖卡、小步舞、波洛涅兹舞等等,所以古典乐中才有那么多以各种舞曲命名的作品。进入二十世纪,Ballroom Dance的重大变化是从列队群舞变为成对舞伴们自由移动的形式,因此最现代的Ballroom Dance就是国标舞大赛社交舞组别里的华尔兹。Ball不仅仅是舞会中最为正式的,也是派对中最为正式的晚间社交活动。
http://s4/mw690/001ugMbCty6FVdvYXzZd3&690Let’s
2005版《傲慢与偏见》中的舞会场景
白领结是男士的夜礼服,不仅仅是燕尾服配白领结这么简单,还包括与上衣材质相配的两侧带有一条或两条窄饰带的裤子、白色硬面棉衬衫、可拆卸的白色硬领、白色低胸马甲、丝制黑色短袜或中统袜、带有蝴蝶结的浅口鞋或牛津鞋……相应的,Ball Gown(舞会长裙)也是女性出席社交场合最正式的服装,一般是以奢华面料制成的及地长裙,为了满足跳舞的需要裙摆为A字型,无袖,穿着的时候需要搭配披肩或者斗篷、珠宝还有长度及肘的手套,搭配的手袋是小型的手抓包款式。真正意义的Ball在中国并不存在,回归之前的香港仿效英制曾经有过Ball,如今多是一些商业社交活动在邀请函上注明是白领结或者黑领结级别。曾经有人批评国内的这类活动从未名副其实,总有人穿着不符合要求的衣服乃至牛仔裤出席。尊重社交界的礼仪是应有的礼貌,男士请在衣橱里备上一套至少基本符合白领结标准的礼服;即便不会跳舞,女士请至少拥有一条长度及地的长裙,谨记,鸡尾酒礼服裙与小礼服不能替代舞会长裙。
没机会参加Ball便没机会参加舞会?不。夜店里的锐舞派对是舞会,在公共场地跳的广场舞是舞会,在自己家开家庭派对,只要放了音乐,有人跳舞,就是舞会!舞会是所有派对中最high的一种,尽情享受它吧!
酒会
酒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派对上,宴会上有佐餐的酒,甚至茶会上都会提供潘趣酒。作为最重要的助兴工具,派对上怎能没有酒?
http://s9/mw690/001ugMbCty6FVdxKVQI68&690Let’s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派对场景
现在,以饮酒为内容的派对主要是鸡尾酒会——提供鸡尾酒的派对。虽然鸡尾酒会的发明者到底是伦敦小说家Alec Waugh还是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小Julius S. Walsh夫人至今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鸡尾酒会诞生于一战之后的1910年代。传统上鸡尾酒会是作为正式活动开始之前的预热部分,客人们一边喝着鸡尾酒吃着开胃菜,一边聊天,在交际的同时等待活动开始。鸡尾酒也被餐馆在下午4点到6点之间用来吸引晚市的客人。硬汉派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最著名的作品《漫长的告别》中,侦探菲利普·马洛与男主人公特里·伦诺克斯的交情就建立于1950年代洛杉矶的维克托酒吧在下午4点多钟提供的一杯又一杯的螺丝起子之上。相比于下午茶,听起来这是更适合男人的交际方式。
最正式的女士鸡尾酒裙长度到脚踝,男士需要穿着黑领结级别的礼服。裙子越短,正式程度越低:当长度为脚踝上5厘米时被称作“下午茶长度”;当男士穿着商务套装时,女士可以穿着更短的连衣裙或者裙装套装。需要注意的是,鸡尾酒礼服裙是“晚下午”或“早晚间”的着装而非真正的夜礼装,只有脚踝长度的鸡尾酒裙又称为“舞会长度”,可被算进晚装礼服裙之列,可以穿着参加正式的舞会,但正式程度仍旧不够出席Ball以及其他白领结级别的活动。举例而言,女影星们在每年奥斯卡奖红地毯上穿着的拖地长裙是最正式的舞会长裙,而在之后的庆祝派对上穿着的是鸡尾酒裙。至于鸡尾酒礼服裙这个名词,是Christian Dior在1940年代晚期取的。
茶会
茶会与下午茶这种饮食习惯紧密相连,虽然带有浓重的英式色彩,但近年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据说是Bedford公爵夫人Anna Maria Russell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发明了下午茶,下午茶最流行的时期在英国是维多利亚与爱德华时期,在美国是从1870年代南北战争结束到20世纪初的镀金年代,下午茶在同时期的欧洲大陆——德国、法国、俄罗斯帝国都很流行。
http://s5/mw690/001ugMbCty6FVdzgyLWf4&690Let’s
英剧《唐顿庄园》中的户外下午茶
下午茶名曰茶,其实茶点才是主角。典型的英式下午茶茶点首先是传统的馅料有黄瓜片、鸡蛋、水芹、鱼肉抹酱、火腿或者熏三文鱼的三明治;然后是配有固体奶油或者果酱的司康饼;还有各式各样的蛋糕和糕点——以色彩相间的方形为标志的巴腾堡蛋糕,有樱桃、蔓越莓等口味的水果蛋糕,以及维多利亚海绵蛋糕。这些茶点有甜有咸,食用的顺序是先咸后甜,由淡而重。以带有金属架子的三层瓷盘来装盛茶点,最下一层应该是咸味儿的三明治,当中一层是司康饼这类口味清淡的烘培点心,最上一层是比较甜腻的水果蛋糕、巴腾堡蛋糕以及水果馅饼等,食用的时候从下往上依次品尝。除了茶和咖啡之外,大型的茶会或许还提供度数低水果味儿的潘趣酒,或在寒冷的日子里提供热巧克力。
正式的下午茶会的对茶具非常讲究,上好的中国骨瓷搭配银制茶匙是最佳选择;为了使茶桌看起来漂亮,桌布与装饰要与茶具的式样、颜色、花纹相配。与弗吉尼亚?伍尔夫齐名的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花园茶会》的开头部分,便是描写女主人公如何为装扮这场下午茶而奔波。下午茶会的另一个特征是私密性,不同于大型的公开宴会或舞会,历史上的下午茶会曾经是诞生风流韵事和丑闻的温床,现在则是适合体己好友说私房话的活动。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时间接近,但餐前鸡尾酒适合男人,而下午茶适合女性。
餐会(该部分因篇幅原因未发表)
即便是普通的公司职员也参加过正式的餐会——公司年会一般采取的就是这种形式。正式的西餐晚宴上,客人在餐桌旁坐定,座位是安排好的,宴会上的每一道菜搭配不同的葡萄酒食用。在《波吉亚家族》这样的古装电视剧,或反应的时代较为现代的电影《高斯福德庄园》中可以看到类似的场景。稍为不正式的晚宴提供的是自助餐,客人们自取食物,站着进食,一边进餐一边聊天。着装方面,女士可以穿着鸡尾酒会裙,男士穿着款式较为休闲的套装外套。可以看出,鸡尾酒会与非正式晚宴有某些类似之处,《绯闻女孩中》Serena家在楼顶公寓举行的派对多属于非正式晚宴的范畴——有从高级餐厅订购的食物,提供酒类,不设定座位。
http://s7/mw690/001ugMbCty6FVdBvv5c36&690Let’s
电影《高斯福德庄园》中的晚餐场景
中国人参加餐会的机会远多于舞会和酒会,中式婚宴、生日宴、节日家宴……餐会也可以是随意亲切的休闲派对,请客人到家里做客,亲自下厨烧菜招待,或者参与者每人带一个菜的“有啥吃啥晚宴”(potluck dinner),都是会带来好气氛的餐会派对。民以食为天,餐会是派对中最流行的类型。
(原文刊载于2013年12月号《Arty收藏趋势》杂志,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