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菜集锦——从日本料理的视角

标签:
美食日本料理 |
分类: 衣食 |
今天夫人要求我开始少吃肉,多吃素,于是忆起笠翁之言:“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今晚干脆又开一坑,聊聊饮食,仍是从藏书阁中以书说话。
天朝大国嘛,无论书法、国画的高深艺术,或者饮茶、做菜的日常所需,何需日本的借鉴或说置喙?光看看《舌尖上的中国》或者下面这套《中国名菜集锦》:
活到三十之年,我基本就是这种想法。直到看了日本出版的《书道全集》、《水墨美术大系》和这套,《中国名菜集锦》——80年代初,日本派出上百人的团队,中国方面全力配合,很多餐具都从博物馆借出!82年书成,初期9卷,北上广川,千幅美图。整好三十年过去,大陆的图书至今无出其右者!可惜八大菜系只出了一半,已成绝响,只好期待再三十年,我们也能挖掘和表现出来自己的物阜民丰,而且我这样的普通人买得起。那么从日本料理的角度反观中华饮食,颇多可资借鉴处:
一字记曰“器”:
中国人向来信奉“形而下者谓之器”,故当“君子不器”。还好,“厨艺”本也不在君子六艺之列,本就是形而下者,或曰,民以食为天。当然,《舌尖上的中国》拍得很美,微距的应用恰到好处,人文的关怀不逊国家地理或者NHK的大作,实在是器的题材,拍出了近乎道的境界。中华料理世界第一的壮志豪情又燃烧了吧?就连日本国宝级料理家北大路鲁山人也尝言:“中国料理是世界第一”——“不过是在明朝,从食器的精美程度就看得出那时的料理远胜现在”;此言太妙,确实明清瓷器远胜现在,哪怕制瓷工艺已经如此进步。而明代的瓷器又是宋代雅趣与清代繁盛的最佳折中,单看各种佳器已是美不胜收,何况真用于饮馔!难怪此书非得从博物馆借出碗盘,方能向日本和世界,完美展示中华饮食。
一字记曰:“心”:
食器之外,做菜是最需要用心的艺术,随意挥洒常常能出很好的字画,但一桌宴席可不敢有半分疏忽怠慢。说“用心”,按我所听说,一个日本厨子第一年只是学习打扫卫生,保证厨房各处的绝对干净,才是一桌饭菜的起点;第二年仍然摸不了刀、勺,耐心学习买菜洗菜和备菜;之后的十年修行,细致到学习不同食材对应的不同菜刀和……磨刀石、磨刀方法——
日人谓菜刀为“庖丁”,一看即知源自中国,可惜传统的饮食文化每况愈下,想恢复到民国期亦不可得,何况宋明之巅峰!
一字记曰:“料”
日人所言“料理”二字,是“料”与“理”的统一,食器与心意都在“理”的范畴;原料嘛,中国之地大物博远胜日本,日本再胜法国意大利等,但是,食品安全如此严峻的当下,蔬菜尚能自家种一点,肉类……连奥运运动员都采购不到放心猪肉,每思至此,长吁短叹,几怒而停笔了……
改日再续《中国名菜集锦》之图片吧,从小拙于言辞,所以博客只好以视觉为中心,本来图片也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