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CSR: 现代企业生存哲学
(2011-08-15 12:46:20)
标签:
巴菲特企业社会责任社会价值生存环境哈佛商业评论杂谈 |
分类: 江湖时评 |
科恩断言,企业公民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已经到来的时代。在我看来,企业社会责任也不单纯是一面道德的旗帜,而应当成为企业的现代生存哲学。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被描述成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这种定义可以说非常正确,却又不解决任何问题。理论或者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思考的深入或推动价值的产生,不是被动地描述现象。我们期待那种能够干预现实、指导实践的CSR理论。
可以说,现代社会中企业日益被伦理化、人格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无论企业是被作为社会公民抑或是社会器官或细胞,都常常被拷问企业对消费者、利益相关者、环境、弱势群体等方面的责任。而这些方面,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的超功利的责任。其实不然,这种超功利不是无功利,而是超出了企业核心价值本位。
我们需要回到企业价值本位的立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来看待企业CSR。如果把企业放置在一个整体的多维的系统框架中进行考量,同时,我们站在企业本位的立场上进行这种系统的思考,我们会有不同的发现,让我们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换言之,必须站在企业生存哲学的角度,我们才可能让企业社会责任扎实地长在现实的土壤中。
学者雍兰利的论述颇有启发,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依据有三条:“一是企业对自身的合理期待;二是企业对社会的合理期待;三是社会其他利益群体与公众对企业的合理期待。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条都是企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是多元的,立体的,一味地站在道义的、伦理的角度对企业提出社会责任的要求,只是一厢情愿。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善,不是漫无边际的,适度的、可负责的、有效率的善,才可能是企业择而从之的理由。
波特的解释同样意味深长,他在2003年2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慈善事业的竞争优势》,文中指出:“企业从事公共事业的目标,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博得更多的认同和社会影响,而实质上,则应该专注于公司竞争力的增强。”其含义为,企业在为社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时,要同时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在波特的理解中,企业社会责任是可以转化为一种竞争优势。当社会问题变成商业机遇的时候,不仅解决了问题增加了社会价值,对企业来说,企业的方式要远远比政府部门的效率高得多。
基于此,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可以在以下层面进行展开;
1,
2,
3,
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
所谓满足企业对自身的合理期待,是解决一个动机或本原的问题,只有站在这样的企业本位角度,才可能根本上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性问题。系统论的观点在于,在子系统得以顺畅运转的前提下,更高级的系统才能有效运转,社会利益才能得以保障。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方方面面,考察其合理性、公益性也有很多角度,但是,有一种角度是必须被高度重视的,因为它是保障企业可持续性的最佳角度——既能促进社会公益同时又是企业的一种商业经营模式或战略价值所在,这样的实践是存在很多成功例证的。企业利益与社会价值实实在在地同生共进。不只是意义共同体,真正实现了企业与社会在现实与未来的利益共同体。如何把企业社会责任从道德的旗帜变成企业内在的动力,把公益的追求与企业生存发展战略高度融合,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大智慧。
需要申明的是,这里并非排斥那些日常的慈善性的针对弱势群体或环境保护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只是我们应当具备这种判断——众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式中,何种模式是保障CSR最具可持续性和强大动力的。
第二,
由此可见,企业不能超越自身能力边界和意愿去从事CSR,要结合自身的战略需求。否则,这也是对企业社会责任不负责任的事情。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一定要树立成本意识、资源意识。每个企业所处环境和拥有资源都千差万别,面对的社会需求也是多种多样,如何切合实际地动用有限的资源与能力,最大化的增加社会价值与福利,确实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无论是捐钱捐物捐思想,还是慈善型、响应型、倡导型社会责任行为,都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最有效最有智慧地整合社会资源,把企业自身的努力与付出变成阿基米德的支点,最大化地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效率,符合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本性,社会对企业的合理期待也在于此。巴菲特有自己的基金会,为什么要把大笔的钱捐给盖茨的基金会,因为在巴菲特看来,盖茨的基金会运作的效率和社会效果比自己好。
第三,关于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善问题——传播维度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最初或者最朴素的起点,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愿望,并且希望这种愿望或行为能够被广泛地认可和肯定,借此获得口碑提升形象,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行为时,既可能是一种商业模式,同时也是在满足社会环境对该企业的某种期待。应当说,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不一样的,社会期待也是有所不同的。民企、国企还是跨国公司,如何回应社会公众对他们的期待,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样一件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民企做了可能备受关注,国企做了可能反应平平。换言之,企业社会责任由于主体的不同,社会公众的期待不同,必须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思考。什么样的CSR是对的而且是评价好的,对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提升是容易加分的,有助于生存环境舆论环境改善的,这里是从传播或者公关的角度进行考量。
以上三点应当成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简单地说,如何评判企业社会责任高下,应当从企业行为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你的CSR兼顾到你的长远利益需要吗,你的付出能够高效地增加社会福利吗?你的做法能够有策略地实现企业美誉度的提升以至于成为学习的样板吗?企业维度、社会维度、传播维度是我们进行评价的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