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授人以渔不如直接要鱼”----戴全志

(2023-06-04 10:26:38)

 

“授人以渔不如直接要鱼”

                           戴全志


中国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给人鱼不如教给人捕鱼的方法。在教育行,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对这个问题,河南圣陶学校王天民校长的看法更“激进”,我认为也更科学。他说:“一流的老师激状态,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三流的老师教知识。”他说,老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再好,他也许认真听、听进去了,也许不认真听、没听进去;即使听进去了,学生也许去应用,也许不去应用。所以,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方法之前,要先解决学生积极学习学习方法、积极运用学习方法的动力问题,让学习方法成为学生的急需的东西。一旦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急需的、渴望的东西,他学习和运用起好方法来就会如饥似渴。

为了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急需的、渴望的东西,王校长的方法是“向学生直接要鱼”!具体做法是,他把要学习、要解决的问题直接出示在很板上,自己“一句不讲”,先做示范性例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对老师的示范性解题进行仔细观察、思考、揣摩,从中悟出规律性的方法。对于老师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如果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搞懂了,那就增强了学生自学的信心,也顺便产生了搞懂这个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方法,不是老师教会的,是学生自己找到的,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方法,学生自己找到的方法他会记住一辈子,让他终生受益。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长期地独立找方法,就学会了找方法。找到方法比学会知识厉害,学会找方法的方法比找到方法更厉害!如果学生通过努力没搞懂的问题,学生一定很急,一急就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进入了急需方法、渴望方法的状态,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定会去问老师。这个时候,老师也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诱导性的追问、点拨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时候,由于学生心切,必然全神贯注,老师一点拨,学生就会“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拨开乌云见晴天”!

为了阐述“向学生直接要鱼”的道理,王校长引用了《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在教育行,这段话的意思是老生常谈,不再赘述。王校长还引用了《易经.蒙卦》中的“蒙,亨,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的思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是我求着、赶着、心急如焚地去教小孩子,而是要让小孩子求我教他。老师的任务是设法让学生先学,学不会,让学生自动求老师、向老师请教。这就是说,先用问题(直接要鱼)逼着学生找解决办法(渔),如果他自己找不到解决办法,他就会求学(求渔)心切。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才进行点拨式引导,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学校是学生求学的地方,不是老师求学生学习的地方。

高效教学的实质是科学地设计“圈套”,让学生先努力独学、合学,学不会再来求老师。

谁能不动声色地做到让学生自动求老师,谁才算沾上明师的边。否则,都是扯淡。

高效课堂,是师生都动脑思考问题的课堂。让学生只听、只看、只生厌的课堂,是败坏学生心灵的犯罪行为,谈不上是课堂。高效课堂的第一前提是老师绞尽脑汁逼学生动脑思考。先把问题抛给学生(直接向学生要鱼),是逼学生动脑的最好办法 

                    2023.5.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