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读《爱弥儿》和《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感想——戴全志

(2022-11-25 08:54:33)

初读《爱弥儿》和《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感想

戴全志

260多年前,卢梭写作了《爱弥儿》这部著名的教育学著作。在《爱弥儿》中,卢梭教育爱弥儿,从小到大,不是把爱弥儿困在屋里十几年如一日地听他讲课,而是始终在实物、实际活动中、实际生活中,在卢梭这位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看、去做、去悟,让爱弥儿自己去发现知识、发现真理,从而达到预设的教育教学目的。如:他带爱弥儿一起走进大自然,让爱弥儿在接触中认识各种动植物;跟爱弥儿一起进入蒙莫朗西森林,假装跟爱弥儿一样也迷了路,假装自己也是束手无策,让爱弥儿自己想办法辨别方向找到回蒙莫朗西镇家里的路;让爱弥儿自己用各种方法判断插在水中的棍子是否实际上变直了;让爱弥儿在挑战街头魔术师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磁铁与磁性作用的奥秘,同时也借魔术师之口让爱弥儿自己懂得了做人做事要厚道,害人之心不可有;“设圈套”让爱弥儿因不能读懂赴宴请柬而白白耽误了几次“吃大餐”的美好机会,从而使爱弥儿产生了拼命学习认字阅读的强烈渴望;带爱弥儿走进工场参加劳动,让爱弥儿了解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人与人之间分工协作的情况,学习在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协作精神;在带爱弥儿参加劳动的过程中,老师用实际行动进行身教,“亲自动手工作,处处给他做一个模范:为了使他成为师傅,你(老师)就要到处做徒弟;你(老师)要知道,他从一小时工作中学到的东西,比听你(老师)讲一整天学到的东西还多(《爱弥儿》p272

100多年前,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不朽的经典。在这本书中,杜威说:教育并非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联系到他在整本书中说的话,他的意思是说,老师打算教给学生的知识和观念,不是光凭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学生就能(被动地)听进去、记得住、弄得懂、在脑子里扎下根的。老师打算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地)亲自看、听、感受、运用、实验、试验、验证才能实实在在掌握。(注:中国的课堂基本都是告知和被告知的课堂)杜威主张在做事中学习。杜威认为,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知识,在学生还没有在实践中亲自验证之前,那还只是老师的知识而不是学生的知识,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观念,在学生亲自验证之前,那只是老师的观念而不是学生的观念。其实,中国古代也有人早就懂得这个道理: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此不展开论述了。

西方科学崇尚培根的实证主义,即在实践、实验、试验中验证知识和真理。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前年,我们学习了《理想国》,去年到今年,我们正在学习《爱弥儿》。)在卢梭和杜威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欧美国家一直沿用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就是把课堂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事中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参悟道理,基本杜绝了空对空教学法的缺陷。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让学生的大脑时时受到新问题新挑战的刺激,时时充满着激动,越干越有劲,越学越有劲。用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是西方科技领先世界的真正秘密。,

学透三部不朽的瑰宝,实行“项目学习法”教学是我们学校课堂改革的高级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