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公学:不搞素质教育,为啥如此优秀?
(2022-10-07 15:08:13)伊顿公学:不搞素质教育,为啥如此优秀?
谈到英国著名学府,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除了牛津剑桥,还有一个非常高大上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
说起来这所学校尽显精英气质,英国历来的首相,这所公学出了二十个,你比如说七年战争那会儿的老皮特,打败拿破仑的英雄威灵顿,你包括现在的英国首相约翰逊,都曾经就读这个学校。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像什么哈佛,剑桥,伊顿纷纷在我国建立中小学。
言归正传,除了量产首相之外,伊顿也是名人辈出,19世纪提倡天演论的赫胥黎,二十世纪影响巨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都是这个中学的校友。那这个中学到底有什么故事,它又是如何成为社会精英的摇篮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伊顿公学的历史非常悠久,公元1440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建立的,相当于大明英(堡)宗正统年间。
亨利六世在英国历史上评价特别低,自己性格懦弱,直接导致了玫瑰战争。不过亨利六世当国王不行,人却是个好人,对宗教特别虔诚,自己也特朴素,而且还热衷教育,出资在剑桥大学建了个学院,这就是如今的国王学院。
一开始计划招收七十名学生,但是当时上大学这事儿不容易,你得先有预备的知识,而且得有资产供养你读完书,当时的英国贵族普遍都是大老粗,就算家里有钱,也没动力学习啊,真的想上大学的,家里往往都囊中羞涩,所以,光开个国王学院,想来读书的人肯定会不少,但最后的下场就是没人读得起书。
所以,为了解决穷人想读书读不起的问题,亨利六世又搞了个“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预备学校”,这也就是伊顿公学了,每年招收七十人,学费全免,等这些孩子完成了公学的课程,就自动升级去剑桥国王学院深造。
在当时的英格兰,像伊顿公学这样的“公学”,还有好多,比如哈罗公学等等。它们叫“公学”,顾名思义,那就是开放给大家的,根本不是什么贵族学校。在当时没有义务教育,这样的公学能平民希望和机会,让他们从此可以读书认字,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
到了18世纪以后,事情开始有了变化。义务教育开始在英格兰普及,普通中产阶级的孩子也都有机会接受教育,过去的“公学”也就变得多余。不过在当时,虽然义务教育普及了,但能上大学,特别是能上剑桥,那在当时也是人中龙凤了。而伊顿的毕业生基本都是定点对口升入剑桥国王学院,从此人生走上康庄大道,这本身就是金字招牌。
这么一来,伊顿的内涵也就发生了变化,开始往精英化教育的方向发展,招收的学生也都是非富即贵,甚至英国的王室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王室子女入伊顿上学。这么一来,原来的公学就变成了十足的贵族学校。
都已经贵族了,那伊顿的学生是不是得被捧到天上,享受天上人间的待遇?根本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物质条件并不怎么好,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还得忍受各种学校的督导舍监无休无止的挑剔,比如,甭管刮风下雨多热多冷,校园里规定学生只能穿燕尾服,还得熨烫平整,不能有褶子,不然就会被训诫。
至于咱们学生很常见的那种背着的书包,对不起,在伊顿的历史中根本没有这东西,多少书您都得手拿着,不然的话会让燕尾服不好看了。甚至,您要是穿的袜子带彩色花纹,要是被舍监看见了,不好意思,直接退学,连申辩的机会也没有。
不仅校规如此严格苛刻,在伊顿读书的学生课业负担也不轻,他们不是跟衡水或者毛坦厂一样天天在做题,恨不得眼镜六百度,而是要上大量的体育课。伊顿学生自己都有个格言——运动第一,学习第二。可见他们对运动多狂热了。
这么做也有理由,因为这所学校毕竟是贵族教育,贵族就得要求高尚的品质,比如学会接受失败,领导和被领导,遇到困境不退缩,团队荣誉,等等等等,这些东西在功课中哪能学到,只有在体育场上历练了才知道。
后来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就是伊顿的学生,据说他在打完滑铁卢之后重访伊顿,说感谢伊顿锻炼,否则我不能在滑铁卢打赢拿破仑。
伊顿这样的贵族精英教育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高年级的可以随意凌辱低年级的学生,随意打骂非常普遍,更要命的是,19世纪中期之后,科学技术的进步那是一日千里,而伊顿的学生的课程设置非常死板,每天学的基本都是希腊文拉丁文这种死语言,跟近代社会非常脱节。
伊顿校友著名科学家赫胥黎曾经尖锐地批评自己的学弟们,说他们必须死记硬背一些毫无用处的死语言,但他们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更没有听到过近代地理、近代历史和近代文学,你让他们在地图上找印度,那是超纲的。所以,这些学生进入大学那不就废了嘛。而且伊顿出来的人那可都是人中龙凤,去剑桥镀金之后,可以稳定地在英国社会高层谋一个好的位置,但这些人接受的教育就这水平,指望他们去把国家治理好,这可能么?
当时是什么时代,各国竞争激烈,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伊顿再这么玩下去,英国的前途堪忧。所以,这不光是教育问题,还是国运的问题。
所以,到了19世纪60年代,迫于巨大的压力,伊顿公学开始改进自己的课程设置,终于加入了科学课,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不损害希腊文拉丁文的地位,而且学自然科学也得有利于绅士精神的培养,比如直接促进和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培养有条理的思维习惯,这些东西当然是绅士的美德啦,因而将自然科学引入正规课程是适宜的。
于是,从此之后,伊顿开始引入了科学,时政这些科目,并且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能大段背诵拉丁文希腊文就算了,还得学以致用,对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有独到见解。也多亏了这次伊顿公学改革,他们的毕业生也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新社会,20世纪的伊顿还能出那么多名人,比如凯恩斯,奥威尔,还有一大票首相,这点至关重要。
二战之后,随着社会上多元化和人权的思想深入人心,伊顿也在进行着另一场变革。过去那种高年级对低年级的随意凌辱,还有那种随处可见的体罚,到此是彻底废除。除此之外,伊顿的招生范围也扩大了,到现在伊顿每年面向全球招收一千多名男生,中国人,黑人,只要符合严苛的入学条件,都可以去伊顿读书,但入学之后能不能适应它严格的校规,那就看每个人的造化了。
我们看伊顿公学的历史,它虽然在一百多年来历经各种改变,但是整个公学教育的核心没有改变,那就是培养绅士和贵族。
在英国人看来,虽然科学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社会上每天也都有那么多新事物,但对于绅士来说,学习这些新东西不是特别必要,反而是如何培育正直的美德,才是一以贯之的主题,我们常说教育以德育为先,伊顿公学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