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哈佛教育有感----王举

(2022-06-26 17:16:33)

学习哈佛教育有感 

                  


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了以色列教育相关内容,也学习了哈佛教育系列文章,下面我谈谈学习哈佛教育后的两点感想。

第一,哈佛的教育理念对我的启发。在第十二篇文章《哈佛校长的暗降:我们的教育本质是什么,我们都搞错了》中,哈佛女校长说: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是孩子们的必修课。是的,一所好的大学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环境,这样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事物,打破可能养成的僵化思维,拓宽视野,见识到不同的人和事,原来果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原来天空是那么广阔,不是自己在井底望见的那一小片地方。有人说,至于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什么看不到呢?哈佛所提供的我躺在床上刷个短视频就能接触到,今非昔比了。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网络上有个词叫“信息茧房”,什么意思呢,我从网上摘抄了一段话:

什么是信息茧房?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看过短视频。很多人都知道,在观看短视频时,如果你点赞了某个类型的视频,比如舞蹈类视频,那么你马上就会被推荐更多相似的舞蹈视频,然后当你继续看了推荐的舞蹈视频后,就会再次被推荐更多的舞蹈视频,从此陷入一种无限循环之中。不仅是短视频,在网络上的音乐、视频、新闻、游戏、甚至广告,无一例外,都遵循这种模式。一言概之,就是一个人的偏好,会让他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然后看到的东西会再次强化他的偏好,长此以往,他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事物,从而丧失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就像为自己编织了一个茧,将自己困在其中。

我们一边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一边困在大数据建造的信息茧房之中,这是多么矛盾!我曾在班里随口问学生听说过xxx(人名)吗?我以为应该会有学生知道,令我震惊的是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知道。戴校长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是认知的差距,我想一所好的大学应该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信息,能够打破这种信息壁垒、思想封印。哈佛大学做到了这一点。

第二,哈佛的课程设置给予我启发。哈佛大学把本科生的课程分为主修课、选修课、通识课三个部分。主修课可以任意选、任意换,连专业也可以换,只有通识课是校方指定必修的。哈佛通识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一个哲学系学生应该能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教授学生解决不同问题所需要的共同理论和共同方法。其实我国教学体系中也设置有这种通识课程,如研究社会科学所需的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所需的自然辩证法。不过国内做的并不好(至少我所在的二流大学做的并不好),国人一听到哲学,一看到辩证法就要犯困。戴校长经常说二流学校教知识,一流学校教方法,对于大学来说更是这样,二流大学教知识,一流大学教方法

以上就是我学习哈佛教学的两点感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