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期“除草”----孟艳
(2022-04-29 15:24:37)
不定期“除草”
疫情反复好几年,本学期假期一再延迟,即使我们想尽办法对孩子好,但他们内心仍是人之常情地充满了不能回家的委屈。好不容易迎来了七天清明长假,班主任过得是寝食皆忙,孩子们却乐不思蜀,以至于返校后无法进入状态。
我班的许某就是一个例子。
505是新生班,分班时打破以往新生班按名次从上往下数,剩余名次靠后的分到老生班的惯例,没有入学测试,没有新生班主任自选学生的资格,而是随机抓阄,抓到啥样是啥样。又是一次惨痛的经历。
许同学初来时,除了在班级宿舍不按点地吃零食、打篮球,便没了其他爱好,一天到晚被举报。不过后来在各项制度的约束和习惯的养成下,他的表现也在慢慢改变。虽然成绩进步缓慢,但书写已经由刚开始的让人看不懂到现在的端端正正,学习态度也越来越好,被表扬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大周奖励,都有他的份。
但清明长假以后,他明显不在状态。经过批阅谈心本和私下找学生了解,才知道他是在家跟表兄弟玩游戏上瘾。再后来,直接找借口不愿意在这上了,让我打电话叫家长来接,拿起书包就往外跑。年级主任和部校长找他聊天问原因,跟学校和老师无关,就是想回家上学。那势头,是一刻都不愿在这多待。
我直接跟他说:汇贤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没人求你回来,所以不要以此挑战我们的底线。你这么作,除了伤你父母的心,还能威胁到谁?之前只是看你家长明事理,给他们面子,才允你个特例。现在想走可以,但这是最后的机会,走了就不要来了,来了这个班也不接收你。不走就给我好好遵守学校、班级规章制度。想好了告诉我,我好联系你家长。
毫不含糊地让他知道,谁都没那么重要,包括班主任我,也是谁都可以随时取代的。结果如我所料,这一立威让他好几天没敢动静,规矩多了。
在开寝室长和小组长会议的时候,我提起多年前学习过的一篇文章,内容大意是:哲学家带领学生来到一片旷野,进行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考试,让他们想办法除掉旷野里的杂草。然后让他们猜答案。
紧接着又引导他们:农人都知道,杂草不除,会毁了整个庄稼地。其实心灵也是一个庄稼地,不利于健康的“杂念”就是其中的“杂草”,杂念不除,人的心灵就会扭曲变形。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除掉这孩子心灵上的杂念。
该怎么做呢?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最终一致意见是:继续冷几天,全体同学找机会以他表现差不负责拿掉他的职务,让他受点挫折,别以为自己多重要,谁都该惯着;在此期间暗中观察他的表现,趁机安排几个能言善辩的,天天给他念叨在学校的各种好,另外奖励加大力度,让他周围人拿“奖”到手软,引起他的竞比心;重新安排可以占据他课余时间的工作(学部课间卫生检查员),这样他就没心思天天想着回家玩游戏了。
安排工作这一块,让刘婧偷偷跟他说的,告诉他班主任和同学们都不知道这回事,刘婧是看重他才想到让他干的。如果他想干,就让他找班主任自荐,并且要保证好好干。不干那就算了,因为很多人都想干。就这样刘婧的暖心工作非常到位,在一冷一热的交替中这孩子脑子终于清醒了,并且找我毛遂自荐。
当天晚上小结课前,他主动带领几个学生一块打扫卫生,我去男生宿舍时,他还拿了一袋小香肠问我吃不吃。我当然非常傲骄地拒绝,意在告诉他:你好了但是我的气还没消呢。谁还没有点脾气了!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要想除掉心灵上的杂念,最好的办法是在心里种满仁爱、和平、责任意识……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不定期‘除草’”的重要性。对我自己来说,是要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否定中进行纠错和完善;对孩子来说,则是多腾出一节晚自习用来集体吃泡面然后一块说说笑笑清理干净、多开一次“洗脑净心”的班会课、多私下交流,做到真正的走心。
只要发现“草”的苗头,就及时“除”去,此之谓“不定期”。
我始终认为,在教育中,爱,不是一味鼓励和退让,那只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大。应该像卢梭那样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同时也要加入理性教育,不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看到自身的闪光点,也要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是不可或缺,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处。正所谓严宽相济,取之中庸,才不会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