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换班上课的收获----王青松

(2022-04-26 15:24:39)

换班上课的收获  

                 王青


本大周,七八年级数学组以随机抽签的形式确定换班上课的班级,七年级组抽到703班和705班,八年级组抽到了802班和809班。

我也一直坚持在学习和使用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通过自研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展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但课堂的操作流程尚欠火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过这次换班上课,我的收获有如下几点:

1.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不冷落任何一个学生。

刘辉老师在809班上课时,我发现魏思佳在教卢顺龙(这些年,他几乎稳坐第一把交椅,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脱离倒数第一),把每一个步骤完整的给他写出来,让他被抽到时,照着念,卢顺龙听的很认真,从未有过的认真,在讨论中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在第三组展示的时候,刘老师抽到了卢顺龙,全班同学都笑起来了,卢顺龙走到了展示区,站了一分钟,他说了一句“不会”就主动站到了教室旁边。日常教学中,我也对809班的学生说,同样考零分,学习而没学会的同学,在努力的过程中,收获了能力。但是我对这些倒数的学生关注和具体帮扶力度不够,更多的是要求他们不要捣乱纪律,没强调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来,不冷落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同学都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昨天晚上放学铃声响了,我走进班级,发现同学们都在积极的讨论,只有王梦雪趴在桌子上,好像在哭。等放学的时候,我把她喊到办公室,问她哭的原因,她说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姜奥运不让她参加讨论,让她去背知识点,她感觉被嫌弃和冷落了,就控制不住情绪,趴在桌子上哭了。每个学生都平等的享有参与讨论的权利,即使他们学不会,也要他们参与。

2.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心中有佛,手中有“棍”。

刘老师在809班的这次展示课程中,抽到的三位同学都是班级后几名的同学,虽然没能给这次换班上课锦上添花,但他们也尽力了,在我的视角来看,他们的表现是值得表扬的。

一视同仁,同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其一,即使再差的同学,也要对他有要求,不仅帮扶那些能听懂的同学,也要帮扶那些听不懂的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虽然他没有听懂,但能让他感受到被关爱。这让我想到807班的李俊如,她对数学的理解和记忆只有三分钟,她每天下课都积极的找我去帮她过关。有几次,我因为有点忙,我就对她说“算你过关了”,她却不同意,非要过,不帮她过都不行。其二,即使成绩再好的同学,犯了错误,也要按照班级公约来,否则会让学生感受老师偏袒成绩好的。我们班的530宿舍,大部分同学成绩都很好,但是这一大周连续犯了三次错误。每次都按公约定进行了自我惩罚,没有因为他们宿舍的同学成绩好,而偏袒他们。这三次的按照公约处理,让所有学生一下老实下来了。

赏罚分明,鼓励的时候鼓励,该惩罚的时候惩罚。其一,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展示过程中,对他们的积极展示给予掌声的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展示的欲望。我们班的陈天琪,很聪明,但是很贪玩,数学考过0分,有一次数学课,他也回答对了一道题目,让我和同学们都刮目相看,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能看到他特别的开心。其二,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学生,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有惰性的,我们不能给他们留偷懒的机会。刘老师让学生把写完的导学案送到他的办公室,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做过的题目翻一翻,找几个写的不规范的,惩罚一下,这样他们就不敢随便的耍滑头了。以前,做过的试卷,都是让学生自己批改,让学生自己订正,检查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不认真的纠错,同类型的题目反复的出错。这让我找到了提升班级成绩的又一法宝——全批全改,一对一指正。

3.化繁为简,无招胜有招。

我们大部分展示课,都是整组站到前面去,一个人负责讲,其他同学陪站,学生一旦站姿不对,就会遮挡其他同学的视线,他们要是站姿规范,就不太能看到展示的内容。刘老师在展示的过程中,只让被抽到的同学上去展示,其他同学坐在原位,这样既不遮挡,也不耽误其他组员认真听讲,甚是值得学习。为展示而展示,是无效的展示,我们应该化繁为简,以学生积极的参与为中心,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不追求展示过程的完美流畅。我和刘老师的教学内容都是7道训练题,我在802班完成了6题的展示,刘老师在809班完成了3道题的展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我只是做了少量的引导和点评,因为怕耽误时间完成不了,而作为老教师的刘辉老师就没有这样的顾虑,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所以,我建议在评课的时候,不应该把是否展示完纳入评价,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都能顺利完成,那就不是原汁原味的课堂,是剧本。

我有几次抽查学生的过关内容,他们之前的确过了,但当我抽查的时候,他们就忘了。为什么呢?他们在为过关而过关,凭借瞬间记忆,生疏的完成了死记硬背,根本没有任何的理解。在展示课中,每组只认真讨论他们所抽到的题目,其它的题目有可能就不去讨论了,成了为展示而展示。我认为,展示内容也应该随机的抽取,不应该提前给每组分配好,让学生认真的对待所有题目。

流水不腐,换班上课为我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的新技能,这次换班将成为我深化班级管理改革提供跳板,助理809班更上一层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