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做题时的一个问题-----王举

学生做题时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发现总有些学生比较努力,却不怎么出成绩,这个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此类学生在做题时存在的问题。
理科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严密的分析,才能得出答案。在做题的时候有些学生遇到光学问题不做光路图,遇到受力分析问题不做力的示意图,遇到电学问题不画电路图,看起来也很认真,实际缺乏分析的过程,对着题目在空想,徒劳无功。解光学问题分析的过程就是作图的过程,解力学问题分析过程就是画力的示意图的过程,毛主席说过分析问题好比十月怀胎,解答问题好比一朝分娩,没有十月怀胎哪来的一朝分娩呢?实际很多学生解答问题是一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样解答出来的答案只能是个未成形的、错误的答案。
在解下面这道题时,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4N的瓶子静止不动,此时瓶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______(选填
“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当对瓶底施加一个竖直向上20N的推力时,瓶子仍然保持静止,此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
学生在写这道题时,我转着看了,一些学生不加分析,受力示意图都没有画就在第二空写上4N或20N,我示意大家先停下来跟他们说“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第二题的第二问,这个物体此时处于什么状态?”
“静止”学生齐声回答。
“那它受力有什么规律?”
“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
“好,那我们来画一画这个物体都受到哪些力?我们动手来画一画”我接着问到。
“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推力……”学生纷纷说。
“那这两个力有没有平衡呢,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吗,如果不等于还少一个向哪里的力?”
听我说这么一问,有些学生才意识到错误,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紧接着我教育学生做题时要有一个分析的过程,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分析,不能有跳跃性。仅仅一道题学生还难以养成正确的做题方法,还需要在平时做题、讨论、展示的时候加以练习,我也会在这方面注意对学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