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学科教研会----方珂珂
(2022-03-31 08:35:42)
记一次学科教研会
本学期我担任三至六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的老师,备课之前,我认为这门课上起来很简单,小学的综合实践课,还不是手到擒来,但现实给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让我清楚的认识到这门课的必要性,也意识到,这门课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记得上第一节课时,我信心满满的走进教室,自以为这门课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很浓,但是当课堂进行到小组讨论时,就开展不下去了,因为学生对常识课的认真态度差,这与语文、数学课有天壤之别,很难把控。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真正参与的只有一半,其他一部分学生,有的写写画画,有的在玩一些小东西,他们根本不管课堂上发生了什么,都玩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想而知,展示的效果非常不好。一节课下来,我犹如斗败的公鸡,失去所有热情。
晚上我躺在床上思考了很久,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我记得很清楚,符合新课堂上所有要求啊?为什么没有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呢?原来是我设计的教学方案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孩子总是容易被其他东西或事物吸引,注意力不在课堂上,怎样把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呢?针对这一问题,《汇贤要典》给我很多的启发。
早上吃过饭我就找到学生开展学科教研会,几个学生针对这一问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看到玩具就没收,这样他就不敢玩了;有的说扣他小组的分;有的说不听话的罚站……总结了学生的建议之后我有了一个规划,然后我又向备课组内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方法,并且向三年级的梁老师请教课堂怎么管理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梁老师告诉我,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小,课堂坐不住,上课前首先要让孩子把自己桌面整理干净,与本节课无关的物品不允许放在桌子上,杜绝了课本以外的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孩子坐不住,要多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来吸引孩子的兴趣,学生讨论、展示之后及时进行小组竞评,增强了学生的展示欲,也有助于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这样孩子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
整合了各种意见之后,每次正式上课之前我都花几分钟让学生先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和周围的卫生,自研课本时我会出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问题,讨论时来回巡视各个小组的状态,适时给予不参与讨论的学生一定的提醒和引导,学生注意力在学习上了,展示的也有声有色。我还会设计辩论会,进行A.B班PK辩论,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加分,在课堂上,我始终把竞评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上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找到方法之后,学生学习状态改变了,兴趣提高了,收获丰富了,我教的也省劲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