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间接抒情:1、[寓情于事]叙述抒情

(2016-01-16 06:48:09)

写作·技巧抒情类型1、[事]叙述抒情

 间接抒情,有哪些表现形式(间接抒情有几种类型)

    概括起来说, 间接抒情分为三种类型:

      1、寓情于(或称叙述抒情、叙事抒情、即事寓情、即事缘情、情由事生);

      2、融情于(或叫描写抒情、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言情、);

      3、寓情于(或叫议论抒情)。

 

什么叫“寓(“叙述抒情”)?

   (1)、寓情于事,也叫“叙述抒情”或称叙事抒情、即事寓情、即事缘情、情由事生。

   (2)、即事寓情,就是把抽象的感情,寓含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让感情通过事实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不知不觉地受戒到感染和教育。

   (3)、寓情于事,就是依附于事物抒情。依附于事物的抒情,是通过事物或事件的叙述来抒发情感。即所谓“情由事生”、“寓情于事”。

    这种叙述抒情,与单纯的叙述是不同的——它不着重事物的本身,不求对事物叙述的详尽完整;常常摘取事物片断,由此生发开去,寄情其中,使其流荡着较浓的感情色彩。

   (4)、叙述抒情的文字,比较平直、沉稳,不见浪花的飞溅,不见火星的迸射,没有华美的辞藻。但你定会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意、深情厚意蕴含在叙述之中,字里行间无不饱含感人肺腑的深情。

 

例文朱自清的《背影》 (原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 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 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段抒情”)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的《背影》中的一段文字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一段白描,透过“形”的描述,传出了“爱子深情”之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历史背景下,父亲料理了“老母”丧事,家境拮据,变卖典质,惨淡经营,艰难地维持着全家生活。但是, 父亲极力要在儿子面前,掩视“光景惨淡”的真相,不让即将远去的儿子为之牵挂担心。正像父亲买桔子爬上月台一样,全不见正面形象,但那攀登的背影,给人更加深切的感受。“轻松”外表的背后是艰难生活的重压,一瞥“背影”,寓神于形,明写父亲买桔子的背影之形,暗写父亲忍辱负重、舐犊情深之神,确有振动人心的艺人感染力。

     ——这就是叙述抒情的重要作用。

 

朱自清的《女儿》中的一个“叙述抒情精彩片段

    他是个小胖子,短短的腿,走起路来,蹒跚可笑;若快走或跑,便更“好看”了。他有时学我,将两手叠在背后,一摇一摆的;那是他自己和我们都要乐的。

     这是朱自清写他的孩子润儿走路的姿态,特别写了润儿学父亲踱四方步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润儿的天真可爱和父亲对儿子的欣喜欢愉——这是叙述,也是抒情

     这样的即事寓情叙述,和一般的叙述不同。一般叙述要求事件的完整、精细;而这种叙述:不要求再现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只要求有个粗略的轮廓;叙事抒情的工具、手段,叙事中洋溢着作者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