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拟物}、{拟象}
[比拟]B、{拟物}
一、什么是拟物?
拟物,就是用描写事物的词语,来描写人。
也就是说, 拟物法,是将人“物性化”。先将人转变比拟成物;然后,借物抒情,或启示哲理。
这种诉诸人类想象的转换方式,就叫做 “拟物”。
二、拟物的例文:
例1、
鲁迅《故乡》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一个8岁的侄儿宏儿。
{“飞”是动物飞行之词语,这里用来描写8岁的孩子与久别是重逢的亲人相见时惊涛喜状态,很贴切。}
例2、楊沫《青春之歌》
不知国民党生的是啥样的狼心狗肺。
{用“狼心狗肺”表现人民的仇恨之情感}
例3、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意为比翼飞,在地意为连理枝。
{把人比作动、植物}
例4、妹妹就像一只小老鼠,胆子小的可怜,大白天听鬼故事,都吓得浑身发抖,晚上
,更不用说了。
{把人比作动物}
例5、他像一朵高贵、洁白的莲花,虽然生在贫穷、恶劣的环境,却始终出污泥而后不染。
{把人比作植物}
例6、 他的脾气像一些座火山,谁也不知道何时会爆炸。
{人比作无生物}
[比拟]C、{拟象}
【拟象的概念】
拟象法,这种转化方式,就是“拟虚为实”。把原本抽象的事物、思想、观念,具体化。
【拟象的例文】
例如:胡爷轻轻拉动胡琴,叹口气说:“唉!离开家乡40多年了罢!突然间,乡愁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猛然窜进我的心田,随着悠扬的琴声在心里上奔跑、跳跃。”
{这里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比拟成“淘气的孩子”。这就是“以虚为实”,摊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就是“拟象。”}
◎[比拟]小结:
一、比拟的概念:
比拟修辞,也称“假拟”、“转化”。
比拟就是把所描写的人或物,转变他本来的性质,拟化成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性质的东西,来加以形容、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叫比拟。
简言之,比拟就是一种把景、物写活的手法。
二、比拟的实质:
比拟是一种突破人与物之间界限的修辞方法,它既可将“物”拟化为“人”;也可将“人”拟化为“物”;甚至可以拟“虚”为“实”,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
三、比拟的适用范围:
比拟适用于记叙文、抒情文、诗词、儿童诗等。
议论文,则少见用这种比拟修辞方法。
四、比拟的方法,有三种类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