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中医药文化名片

标签:
齐鲁中医药文化名片 |
分类: 历史 |
齐鲁中医药文化名片
齐鲁大地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擦亮齐鲁中医药文化三张名片,对于弘扬齐鲁中医药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齐鲁中医药文化名片是什么呢?
儒医文化
医与儒同根同源,儒学“天人合一”思想、“中庸”思想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儒学推崇的“仁”与中医“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道德追求也不谋而合。山东是儒家文化发祥地,滋养形成了山东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根源于齐鲁大地的孔孟之学孕育了“儒医”这一中医学术群体,形成了独特的儒医文化。
扁鹊故里
齐鲁大地是“医宗”扁鹊的故里。扁鹊,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原籍齐国,居于卢地(今济南市长清区)。扁鹊医术精湛,精通各种医术,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并应用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他周游列国,沿途为百姓治病,不贪图名利,不妄取钱财,足迹遍及中原大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司马迁为扁鹊记载了3则医案,即辨赵简子昏迷、虢太子尸厥、扁鹊望齐桓侯之色,褒扬了扁鹊的高超医术。
针砭发源地
砭石是后世针具的雏形。远古时期,原始人对一些剧烈的疼痛如关节剧痛难忍时,会下意识地用随手可得的石块等器物去敲打、撞击甚至刺破这些部位,有时这些无意识的动作竟会出现减轻疼痛的效果。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掌握了磨制等技术,便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病的石器,这就是“砭石”。砭石有锐利的尖端或锋面,它主要被用来切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来消除病痛。后来砭治疗法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成为了典型的中医适宜技术。
山东是砭石的主要发源地。《黄帝内经》言:“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山东泗水之滨产砭石,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各种砭石工具,表明齐鲁之邦是针砭疗法的主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