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别让这些中国式礼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精彩导读: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但有一些常见的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却是有害的。下面说的这2种中国式礼貌,可谓历史悠久。观察发现,随着年轻父母的成长,不少已有改观。但是仍然会有部分父母,会不自觉地犯“礼貌性”的错误。
1。这大的让小的
【案例】:4岁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时,2岁的妹妹来捣乱。俩人争抢起来时候,妈妈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时以责备的口吻对哥哥说:妹妹还小,你要多让着她!哥哥情绪爆发了,一边大哭,一边嚷着:不让,就是不让!
点评: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大的在内心的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2。逼孩子打招呼
【案例】妈妈带孩子回老家,出发前就跟孩子说见到爷爷和奶奶要大声问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怎么说都不肯叫。妈妈烦躁地说:快喊爷爷啊,怎么这么没礼貌呢?太不听话了。结果是妈妈越批评,孩子就越犟着不喊。
点评: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世界性的礼貌。。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小孩子来到陌生环境,见到陌生人就会没有安全感,紧张、不敢说话,父母越是着急逼着孩子打招呼,孩子的紧张感就会越高,反而父母接纳了孩子,经常带孩子出来多见人,慢慢孩子就会放松自己。同时我们父母反思自己,大多数人在孩子没有打招呼的时候都会觉得孩子没有礼貌,让自己没有颜面。
前一篇:童年的安全感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