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 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 读书笔记
(2015-09-06 10:23:26)
标签:
士大夫宋代格局秩序社会管理 |
分类: 女性研究 |
本文作者邓小南教授通过对宋代社会的“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的分析,为我们立体地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结构和妇女能动的空间。作者首先分析了宋代社会的“内外”划分,重点分析了内与外的交叉覆盖边际和内外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的方式,内外之际是一个微妙的空间,女性在这个空间里参与社会事务,发挥能动作用。其次作者分析了宋代的社会秩序,它是通过伦常和“正位”建立起来的,而“正位”强调的是先“正女”。最后作者通过对“正家”与“治天下”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特色。
作者对宋代社会的结构分析,为我们理解中国整个古代社会的运转机制、社会的结构及妇女在这种结构中如何参与创造历史有着极大的帮助。中国古代社会曾经是最强盛最辉煌的文明之地,它的进程最后是在外来势力干预下中断的。中国的古代社会之所以能够维持几千年的历史,与它既严密又灵活的社会结构有关。作者为我们展现的宋代社会结构是一个由内外上下构成的立体网络结构,每个人都是这个网络结构中的一个点,它是根据伦常秩序决定的,每个点的岗位职责是非常明确的,贯串整个网络的灵魂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这个网络结构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不断地被加强和完善,当它正常运转时,对每个人都有强大的约束力。
这个网络是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建构的,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家是国的基础,只有先“正家”才有可能“治天下”。“正家”就是“正女”,为什么要先“正女”?因为女性是整个网络结构中处于最低层的部分,如果这部分的人不能安于自己的位置,整个等级秩序就无从建立,所以中国的统治秩序是通过“正女——正家道——正天下”建立起来的,这个秩序的推动者是男性,一个男性首先必须具备“正女”的能力,所以他必须先“修身”,他必须一身正气,以身作则,才能够“齐家”,当他完成了“正女”的任务,建立了家庭秩序,才有资格出来“治国平天下”。男性的统治是从家庭中对女性的统治开始的,他的统治能力是从家庭中操练出来的,他在社会上即使一事无成,在家庭中依然是一个统治者,可见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而男性也在这同一整体秩序之下被“正位”,在中国古代社会,所有的人都被纲常伦理“正位”在网络的某一个点上。所以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是非常严密的,对人的控制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但是这个结构又不是死板僵化的,它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这个结构中,等级是严格的,个人的位置也是明确的,但是个人的位置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权力是在不断流转的,穷书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更高的等级,媳妇也可以随着时光的流转熬成婆,这就给所有的人带来了希望和发展空间,激发人的积极能动性,使个体具有一种向上的驱动力,给整个社会带来活力。另外空间位置也是灵活的,妇女被安排在“内”的位置上,但是她们却可以通过“户屏之间”参与“外事”,非常时期,她还可以直接走上社会,只要她的行为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都被认可、赞许和表彰,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都是值得称颂的。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既对个体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又给个体以发展空间。既把妇女压迫在最低层,又给予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妇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正是由于这个结构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才使这个结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中国古代社会延续了那么长的时间。正是由于这个结构对妇女强大的压迫力,才使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至今都对妇女有着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