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季氏第十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2020-07-03 05:19:59)
标签:

刘先银博客

刘先银悟论语

老子道德经

元亨利贞

分类: 逐字逐句悟《论语》
《论语》中最精微的一篇有14章

《论语·季氏第十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本篇史料价值很高,内容涉及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天命思想、道德修养思想等。
【原文】16.1季氏将伐颛(zhun)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要去讨伐颛臾。冉有、子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对颛臾将有战事发生。”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过去的先王让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而且就在鲁国境内,是国家的重要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是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人都不想这样做。”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能力担任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辞职不干。’别人遇到危险你不护持,别人跌倒你不伸手搀扶,那还用你做助手干什么?况且你说的话就是不对,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盒子里毁坏,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墙坚固而且接近季氏的封地费城,现在不去占领,一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很讨厌不肯说自己贪得无厌,反而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的人。我听说,一个国家不怕少就怕不平均,不怕贫困就怕不安定。因为平均就没有贫穷,社会和谐就不怕稀少,社会安定政权就不会倾覆。能做到这样,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要整顿礼乐,凭借仁德招引他们归附。他们来了就安顿他们。如今仲由和你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愿归附,却又不能招抚他们来;国家要分崩离析,却不能守护,却要在国内大动干戈。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国内。”
【解读】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主张平均贫富、安定团结内部的政治思想,用修文德的办法招抚远人的外交策略。
【原文】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定礼乐,决定战争的事情由天子作出决定。天下政治混乱,制定礼乐,决定战争的事情就由诸侯作出决定。自诸侯做出决定,政权传十代很少有不失掉的。若由家族做主,政权传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天下政治清明,政令不会出自家族大夫手里。天下太平,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
【解读】这一章谈的是孔子对周天子失权,礼崩乐坏,下层贵族逐级僭越、专权的历史进程的不满。


【原文】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孔子说:“在所侍奉的君子面前说话易犯三种过失:没到该说话的时候就说话,这叫急躁。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这就是隐瞒。不看脸色就说话,这就是盲目。”
【说明】关于说话,孔子讲了三条原则:一是掌握时机;二是敢于表达,三是注意对象。这就是适当,也就是中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