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2016-01-10 14:06:49)
标签:

刘先银博客

太初有道

合道而行

分类: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

原文 译文 注释 引语 评析 解读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 刘先银 編註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刘先银整理编绎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显德章 第十五【老子·第15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翻译】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渊深而通达,深藏到一般人不可理解。由于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容他:其审慎好像冬天过江,谨守好像畏惧四邻,恭敬严肃如同作客,流逸潇洒如同化冰,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敦厚得好像浑沌不清。谁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而徐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而慢慢趋生?遵从这些道理的人,并不自满。只因他不自满,所以恪守古道而终有所成。

【题解】此文是老子的人生论,似乎全篇都是对古善为“士”的高尚品格的挖掘和赞颂,其实都是老子自己内心的感悟和表白及要求。善为“士”者应怎么样?思考问题和行动小心谨慎;仪容和态度恭敬、严肃,却又洒脱不羁;老实质朴虚怀若谷,气量如奔流之河流,又能静能动,生机在守静中。这就是玄妙渊深而通达的上古和老子心目中的善“士”者。老子认为,有道之士,质朴虚怀,静中生动和自敛锋芒,食住行等生活的各方面粗朴不拘,这才不为尘世所羁。这是他自己的表率,也是他对“善为士者”的要求。

【注解】①士:信仰“道”的人。②豫:兽名,性多疑。这里形容迟疑不决,下不了决心的样子。③犹:也是兽名,警觉性很高。这里形容反复考虑,像提防戒备的样子。④俨:恭敬、严肃,不敢放肆。凝定、矜庄貌。⑤涣:流散、洒脱,任自然而不执着于原状。⑥孰:孰厚老实。⑦旷:空阔。⑧混:不分明。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儼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所止。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注释】

①容:形容,描述。

②豫兮:迟疑的样子。

③犹兮:犹,本意为猿猴类动物警觉性。“犹兮”的意思即为警惕、戒备的样子。

④儼兮:俨然,庄重、恭敬的样子。

⑤混兮:浑厚、朴实的样子,混,通“浑”。

⑥澹兮:广阔,辽阔。

⑦飂兮:形容风吹的样子,这里指动作轻疾如风。

⑧不欲盈:不求自满。盈,满。

⑨蔽不新成:去旧存新。

【译文】古时善于遵“道”而行的人,处事微妙,极其通达,深刻得难以认识。正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只能勉强来形容他:

小心啊,像冬天踏冰过河;

谨慎啊,像畏惧四方的攻击;

拘谨啊,像是一位宾客;

舒缓啊,像冰凌将要消释;

敦厚啊,像未经雕琢的素材;

空广啊,像幽深的山谷;

浑朴啊,像一汪浊水;

深沉啊,像渊深的大海;

飘逸啊,像无有止境。

谁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而徐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而慢慢趋生?遵从这些道理的人,并不自满。只因他不自满,所以恪守古道而终有所成。

简单而言,一个人要给自己空间,需要保持容释、淳朴、旷达的心境,而不能僵硬、狭隘、刚愎、排外。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认识到自己能够进步的地方,也才能有进步、有未来、有发展,以利于生命的延续。例如一只杯子,只有当它没有满的时候,才有空间,人们才会继续用它;一旦它装满了东西,就难以承载更多,那它的作用也就到头了。

【名家注解】

河上公:

谓得道之君也。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道德深远,不可识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谓下句也。

举事辄加重慎,与兮若冬涉川,心难之也。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如客畏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虚。敦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旷者,宽大。谷者,空虚。不有德功名,无所不包也。浑者,守本真;浊者,不照然。与众合同,不自尊也。

孰,谁也。谁能知水之浊止而静之,徐徐自清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生也。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

夫唯不盈满之人,能守蔽不为新成。蔽者,匿光荣也。新成者,贵功名。

这一章体现了老子以人喻道的特点。整体环节的逻辑关系是动态环节的因果关系。动态与静态的区别在于两分法和三分法的本质不同。老子采用了三分法——过程论的形式。这里的过程是认识过程。从开始的原因到具体表现形式,最后才是分析的结论。在分析的结论环节,同样体现出两种形式:单一结论和因果关系。这一逻辑规则体现出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可分割开的关系。直接性是单一形式,间接性是关系形式。可见,整个逻辑关系非常清晰、准确。三段式法论述因果范畴,把它分为内外两种形式。这就是十五章逻辑图的特点。

整体结构是三段式法:

动态的因果关系——原因,描述的形式特点,结果(内部因果关系)

完整形态的逻辑图为:

      ┌原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现象┤

    └结果: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极限九种┌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以人喻道┼形式特点┼渙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问:孰能浊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本质┤  ┌保此道者,不欲盈,——结论

                          └答┤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因果关系

给出的两个不同的逻辑图,相互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理性思辨和系统分析的对立统一关系。系统要求绝对同一,理性要求本质同一。由此构成真理在两个认识层次上的区别。无论逻辑图的形式怎样变化,本质是三段式法不能改变。各个环节都是矛盾关系的属性不能改变。这就是系统矛盾论坚持的原则。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形式┤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凌释

    ├敦兮其若朴,浑兮其若浊,旷兮其若谷

逻辑┼特点┤多样性统一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属性┤ 

      └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道德经》73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编译: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遭害。天道所厌恶的,谁知道这是什么原故?自然的规律,是不争攘而善于得胜,不说话而心领神会,不召唤而自动来到,宽缓而善于筹策。自然的范围广大无边,稀疏而不会有一点漏失。天之道, 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滋润心灵,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老子》里有“蝉然而善谋”“其未兆易谋”,我对这个“谋”字不解,圣人不用机谋的,老子应不是提倡“谋”的,那么此处的“谋”应作何解呢?

“繟然而善谋”是指的“天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客观世界安闲自然,却井然有序,好象早已策划部署妥当的一般,这是强调客观世界有其自身运作规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话不是指人,也非指圣人。“谋”字是用来形容“天之道”的有序特性,这是自然属性。只有人的“谋”才是有目的的策划,非自然属性,乃机谋之举。

 
《道德经》述及“不争”思想的地方很多。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曾经高度概括称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不争”思想,是与“道”的“柔弱”的特性相联系的。由于道是“柔弱”的,因而“道”也是谦下而不争的。当然,“道”的不争,并非是一种消极逃避,百事退让。因为,《道德经》还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七十三章)。由此可见,《道德经》中所说的“不争”,是一种“善胜”的 “争”,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符合天道之“争”。

任为章 第七十三【老子·第73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翻译】有勇气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气自认怯懦,不敢妄为的,得活。这两种勇气,一个有利,一个有害。上天所厌恶的,谁晓得个中原委呢?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滋润心灵,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美好的言语可以令人得势,尊道而行可以叫人刮目相看。 古人通过言谈举止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动机和端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