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先银
刘先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48
  • 关注人气:1,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2014-07-30 09:49:59)
标签:

刘先银博客

太初有道

善待自己

分类: 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

医者意也

《黄帝内经》中的认识论 刘先银著 

思接古贤 尊崇经典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心:太阳地球月亮 天人合一

神是属于最高层次的精神活动,统括魂、神、魄、意、志、思、智、虑,
包括人的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创造、发展能力及其体现在外的精神面貌。
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刘先银书法作品  

 

太阳,地球,月亮,人之间的关系是:

1. 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地球围绕太阳转,转一周是阳历1年。

2.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围绕地球转转一周是阴历一个月。

3.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而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4. 地球和月亮构成的行星系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从而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差别。

5. 在地月行星系中,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同时地球不停自转而产生昼与夜的差别。

6. 当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会出现日食或月食现象。

7. 当月亮在中间挡住了阳光射向地球,就出现了日食。

8. 当地球在中间挡住了阳光射向月亮就出现月食。

9. 月亮是卫星绕地球转为地球提供大部分潮汐力量。

10. 地球是行星绕太阳转吸收光热孕育了生命。

11. 太阳是恒星绕银河系转发光发热提供能量。

 

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冲和作用听起来很抽象,这是中国古人设立的一个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这个方法来自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是中医书中常引用的,对“冲气以为和”鲜有解释。故老子在表示阴阳相互作用的状态时,用了“冲气”一词。气本是阳,冲气的冲又是动的意思,原指水流的向上涌动。对于和,《说文》里面说:“和,相应也。”“冲气以为和” 则既表达了阴阳相互的冲气作用,又表达了阴阳冲气的程度。也就是说万物均以阴阳相互冲和之后的状态来表现。
    天下道理不离生活之常,譬如自然之中的磁铁,当其静态时是南北极冲和的状态;当其发动与他物出现相吸或者排斥作用时,表现了冲气作用。等其再复归于静态之时,又是一个新冲和体的静态了。人体气血的冲和作用,小到是一个微观的小单位,大到如磁铁般相互作用形成脏腑器官里的大单位,这种阴阳的冲和作用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了“两精(阴阳)相搏谓之神”。气血之间的冲动与和静可以借助机动车的离合器作用来比喻,当油离切合上,机动车开动;当油离分开时,机动车不动。这个在《阴阳别论》中也有“至者为阳,去者为阴。静者为阴,动者为阳”之说,揭示的也是这种表现,当阴阳冲和的时候表现为阳动之时叫做至者为阳,当不冲和时变现为静止之时叫做去者为阴。
    人体里面有气血,气血的冲和作用形成了人的生命状态。磁铁的南北极与人体的气血都是属于阴阳同出而异名的作用关系。气与血的阴阳冲和作用跟哲学体系中说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尽相同,气与血的冲和是说气本源于血,又称为‘血为气之母’;气是血中的动力成份,又称为“气为血之帅”。表达的:血是含着气的血,气是含着血的气。气血的这种冲和作用就跟磁铁的南极和北极之间关系一样,独立的南极或北极都不能够叫做磁铁。气血的这种作用关系形成了传统中医的阴阳学说,气血冲和作用的本质就是气血彼此间的相互扶持与制约,即使是上升到大的脏腑之间的功能相比较,其核心仍旧是比较脏腑各自气血的多少。
    反观象用易理的阴阳体系,在《易经》体系中,阴阳的关系从一开始就被赋予给了八卦间的作用,并依此而演绎天下万物之理,称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请注意,这里面也有水火,这个水火是指的月日,是说天地,日月,雷风,山泽之间的作用关系。讲的是物以类聚,取类比象的道理。以往传统中医体系是借用类似于易理的这种同类而异名的阴阳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人体内在的脏腑机能研究,运用易理的取类比象关系来表述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断对人体内部‘小天地’研究积累出来的成果。取类比象的结果往往似是而非。
    易理的物质之间的阴阳关系则是属于同类事物之间的作用,叫做阴阳同类而异名的关系。在《灵枢经》第四篇《邪气藏府病形》中可以见到这个同类的说法:“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这篇是表述外来邪气与人体间发生关系时所采用的说辞,是对物与物间而言的,是外来邪气对脏腑发生影响而生成的阴阳关系。还有一篇是《营卫生会》,那里面说的血之与气,同类异名,实质上讲的是营行经隧,卫行脉外,就营卫之间作比较。这个如果有了气血的同出而异名性的认识就好理解了:言营气犹如代表了营血,同理于卫气与卫血,营卫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站在买内与脉外之间气血相互作用而得出来的比较结论。其后面接着讲到了的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血和汗之间的关系则应验了我说的水火之征兆的人体阴阳特点。而中医里面经络所表达的脏腑间相配合,本质上也是揭示相关联脏腑间阴阳关系的。现在人们获得的多是对脏腑经络搞得跟刻舟求剑似的认知,而其本质交待的为什么叫太阴合阳明、少阴合太阳、厥阴合少阳等等脏腑间阴阳关系却被忽略了,与此同时自然也就丢失了古人的智慧。
    易理的阴阳关系是历史上流传最多的,影响最广的,也是人们所通常理解的阴阳观念。而这和中医说人体内部的气血同出而异名的阴阳关系是不同的。学习中医要用心审视中医的阴阳关系,中医里面运用的是阴阳同出而异名关系的气血。现在的中医院校教育体系之中,都是讲授的:‘男人属阳,女人属阴’。男和女与日与月的阴阳关系是指两个独立个体间的比较而言,是属于同类之间的征象比较,不是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阴阳即同出而异名的气血阴阳关系。
    明白了气血的冲和作用,也就好理解中药学所说药物的气味了,气属阳,味属阴理通气血。知此也就洞悉了中医的医理和用药之间的默契。如果我们细想想大医孙思邈对中医临证要小心上发出的慨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或许也能激发出对中医的阴阳学说多用一些心机思索吧。而言废医存药者离着古人的智慧思想差太远了,也有许多人干了一辈子中医也没有弄明白这个,所以说对这一点务请弄清楚,否则难进中医的门。
    由是,我推测上古的阴阳学说其核心:阴阳同出而异名的关系和阴阳同类而异名的关系。阴阳同出而异名的关系决定阴阳同类异名的关系;阴阳同类而异名的关系影响阴阳同出而异名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的认识论

人为什么会生病?

如何不生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总原则,本质的含义就是要顺从自然规律生活。

“和于术数”的意思就是说要符合术数。术数就是方法,技术。“和于术数”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和”字。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长寿,最重要还是“和”,跟大自然和,跟社会和,跟别人和,跟自己身体心理和,跟自己的形体与精神和。

玄符章第五十五【老子·第55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翻译】含容道德深厚的人,得到道的呵护,与婴儿得到母亲的呵护一样。对于婴儿,有毒之虫类不来蜇害,凶猛的野兽不来扑捉,善抓善捕的鹰鸟不来攻击。他们筋骨柔弱却能把东西牢固地握住,不知道两性交合但是生殖器官却能自然兴奋起来,因为他们精气纯正。他们整天哭号却不会嗓音沙哑,因为他们与自然的呼吸一样和谐。知晓自然的和谐之气,也就理解了永恒不变之道。人们知道了永恒不变之道,就有可能达到明察的境界。但是,人们却想要增加自己的生机,认为这是可以达到长生目的的;然后,人们又根据自己的心愿而役使精气,认为这样可以变得更强大。看起来,从婴儿到成人,似乎是越来越强大了,但是,万事万物都是一旦强壮了就开始衰老了,追求强壮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会提前导致死亡。也就是说,失去了自然之道而追求强壮,反而会加速死亡,不如复归于婴儿。

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刘先银书法《树蕙百亩》


 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人合一的认识论


‘观经行道’,是修慧也。彼土圣众,于此福慧二种庄严,悉皆‘喜乐’而愿‘久习’。下云‘才猛’者,即《法藏因地品》中‘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之义。才能勇猛者,因智慧故,故‘才猛智慧’意即慧根猛利,才能超世也。‘心不中回’,‘回’者退也。‘中回’者中途退转也。所以退转者,信念不坚,遇缘则退矣。极乐圣众,智慧猛利,断疑生信,坚固不动,如金刚山,故‘心不中回’一往直前也。‘意无懈时’。‘懈’者怠也。懈怠之因,愿不深故。愿不深切,行持无力。故时勤时懈,常自放逸。但极乐圣众,深达至理,信深愿切,故勇猛精进无有懈时也。‘迟缓’,‘迟’者,迟徐、安徐之义。‘缓’者,宽缓之义。故‘迟缓’者即安闲沉稳而不紧张急燥也。‘驶急’。‘驶’者疾速。‘急’者紧急、急速。‘外若迟缓,内独驶急’者,指其表现于外者,宽缓安闲,浑若无事。但其内心则精进不已,念念相继,心心无间,不令刹那失照,故云‘内独驶急’。‘容容’者和同之义,不立异也。如后汉《左雄传》曰:‘容容多厚福。’今经‘容容虚空’,指圣众之心和同于虚空。虚空无边际,故自心无边际。虚空无一物,故自心亦无物。虚空以空无故,森罗万象十方刹土依空而生。虚空建立万物,故自心亦建立万物。‘无一物’故不落有边。‘容万物’则不落空边。无一物而容万物,双照空有;容万物而无一物,则空有俱泯,从容中道。故云‘适得其中’。‘适’者指洽合,‘得’者指契会,‘中’者指中道。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即生心,生心即无住,中道义也。‘中表相应’。‘中’者内心也,‘表’者表现于外者也。菩萨心契中道,得于中而形于外,故表里一如,自然相应,不必安排造作,而‘自然严整’也。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所谓“亥寝鸣天鼓” ,即临睡前(晚间 9~11 点钟)要叩 齿 36 次, “寅兴漱玉津”是指早上(凌晨 3~5 点钟)醒来应以舌搅上 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吞咽。
主要目的是保津和固齿。
亥寝鸣天鼓:不晚于亥时(21~23点)入睡,睡前用两手掩耳,再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叫做鸣天鼓,可以健耳、健脑。
寅兴漱玉津:早上起床时,口微闭合,将舌头伸出牙齿外,左右上下慢慢转动数圈,然后将产生的水液(玉津)慢慢的吞下去。然后舌头缩回齿内口腔中,左右上下慢慢转动数圈,然后将产生的水液慢慢的吞下去,以上做完是一次,可反复做数十次。可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元气,健胃固肾。

 发烧到底是什么回事?(发烧的本质 
    现代的发烧就是我们古代中医说的发热,总的来说皆因气血不和,也可以说是阳气流通不畅。我这么解析,很多人都会不明白,甚至有人会笑话。阳气或者对有些人来说是抽象的,简单地说吧,水谷在脾胃的作用下产生的精华变为血,血在血管里面流动,水谷演变为血的过程中,比较清新有力的物质则为阳为气,比较浊的物质则为阴为血,气的动能强则行于血管壁外,血比较沉浊则行于血管内。人身皮肉中也有血管,行于人外表中的气起到保卫人体的作用,中医叫卫气。人体外表的阳气受肺和膀胱调控,而血管里的血则主要是心脾肝调控。膀胱收藏有度,肺气清凉下降,那么人体外表的阳气则能收敛,皮肤汗孔闭合,外邪不可干也。人运动的时候,心肝脾动能加强,血液运动加速,汗孔打开排泄废液,而汗孔始终在收合的引力之下,汗液出,汗孔马上合,外邪不可入侵也。人体汗孔在心肝脾肺膀胱的作用下一张一合,完成人体的排泄,健康人不会受到外邪的侵扰。
    人体的机能不可能一直正常,特别是小孩。小孩五脏六腑尚稚嫩,发育不成熟,如果吃的多了,或者吃寒滞的多了,都会导致心肝脾肺膀胱的失调,特别是脾胃的失调。这是导致发烧的内因。小孩五脏六腑都正常,也不一定不会发烧,只怪外部环境冷热变化太快导致汗孔收合不准时,外邪有机可趁也。庸医所谓的骨蒸,所谓的发烧是提高小孩抵抗力都是扯淡。
    中风的定义这里的中风是指风邪侵袭人体外表了,特别是冬天,人体感应天时,皮肤寒凉,汗孔紧紧闭合,天气反常,本来冬天应该天凉,偏偏气候反常,热了,而人体还不适合本来就天寒地冻的气候突然变热,汗孔依然紧紧闭合,比夏天习惯性地关紧门。热邪来袭,伤到保卫皮肤外表中的阳气,阳气既然伤了,汗孔失去闭合的功能自然就打开,这时候,血管里的血容易变为汗冒出。正如《伤寒论》中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这种情况,中医叫伤卫,卫气伤则血必受累,就是说血也被伤了,血既然被外邪所伤,血流不畅,阳气自然就被束缚,阳气束缚自然就热,因为气血本来就是一体。小孩发烧我们能感觉到,那都是表热,那是阳气流转不畅的必然结果。庸医所谓的积食在里面发酵发热,简直胡扯。因为阳气被外邪破坏,不能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所以有一点凉意,人体马上就感觉冷,也就是仲景说的啬啬恶寒” 
    中风的症状属于中风的症候,发烧的孩子必定容易出汗,或者有怕冷,或者头痛,目痛,因为这是太阳膀胱经络所属。
    解决因中风发烧的代表方:桂枝汤(桂枝  芍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伤寒的定义 伤寒多发生在春夏,人体肝象春气,气血发达畅荣,毛孔自然打开,当遇到天气变化,本来毛孔容易打开,遇到冷空气了,寒气容易入侵毛孔,卫气被裹束,整个人好像都被冷气紧紧包裹,寒则收紧,自然之理,所以脉紧,卫气被裹束,所以怕冷,无汗。毛孔既然被收紧,肺气不得宣泄,所以容易咳喘。
    伤寒的症状:属于伤寒的症候,发烧的孩子必定很难出汗,甚至根本无汗,或者有怕冷,咳喘,或者或者头痛,目痛,因为这是太阳膀胱经络所属。 

    解决因伤寒发烧的代表方:麻黄汤(麻黄  桂枝  炙甘草  杏仁) 
    上述的两种情况是最常见的发烧,也就是说我们弄明白了这两种情况就可以自己治疗发烧,避免整天跑医院而又解决不了问题的痛楚。本人在治疗小孩发烧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这两个方,10岁以下的小孩,每样药都是5克左右,5岁以下的孩子都是3克左右,一副中药只喝一半发烧立退,没有好彻底就继续服用,很实效。如果你吃完一副中药还不退,切莫盲目地认为药吃得不够,对症的中药不需要多,如果没有效果,那么就要考虑是否对症了,毕竟发烧的形式比较多,在这里本人只介绍两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因为药量少,又不是非常猛的中药,所以大家还是值得一试。本人在这里提出注意的是:这两个方都不适合阴虚血燥的人,往往舌苔干红,大便干结,小便黄短的朋友。你去看中医,那些庸医根本不懂,为了利益,他们会开很多中药,对小孩而言,那是非常伤人的。中医为了挣钱,往往开很多中药,因为卖出去的中药有回扣。但是对于无辜的小孩来说,那是草菅人命。所以,不管是教授还是专家,大家都需要慎重。即使是本人,也给所谓的专家名医伤害过,医生治不好病很正常,最可怕的是医生明知道不行还充当权威。现在的中医害人者多,真正用心治病的凤毛麟角。把治病变得复杂完全是利益,真的会治病的原来很简单。

    发烧治疗误区
    ㈠打吊针,抗生素。
    打吊针,抗生素有用吗?明确告诉大家,没有用的。输液的东西或者能缓解一时,但是后果更严重。仅仅是本人一家之言或者大家不会相信,但是西医专家自己说这些没有用,或者大家会相信。如果看过中央电视台对于发烧打吊针的专访大家就会得到肯定了。在这个唯利是图的社会,医生蜕化为商人,他们是不会为病人长远健康着想,只会看着当前利益,朋友治病请慎重。既然打吊针对治疗发烧没有用,为何医院却有大量人在不断输液?有人西医解析说:这是患者家属的要求,如果我不给患者输液,他们会有意见的。托词吧,每个医院都需要生存,越多人来打吊针,他们越是高兴。只要有钱挣,管别人啥健康。
    输液到底有什么危害?除了电视上介绍输液的危害外,从中医角度分析,潜在的危害还有非常多,医院成了疾病的孵化器。回想80年代,我们会有那么多癌症和怪异疾病吗?没有,以前的年代,如若听到有癌症,那是非常惊讶了,而现在,癌症在我们身边好像已经司空见惯了,麻木了。早20年前,哪有听说小孩就有甲亢的,而现在,小孩子得甲亢的很多,我们接到的10岁年龄左右的最多。为什么孩子都会得甲亢了?只言半语的解析是不会明白的。我们还是从小孩发烧的错误治疗开始谈。
    医圣张仲景把一生主要精力花在写《伤寒论》中,《伤寒论》一半的篇幅是写太阳病,太阳膀胱经络统一身阳气,是人体的坚固的第一道抵御外邪的防线。疾病一般都是外邪入侵导致。会治疗太阳病的医生,是非常优秀的医生。但看现代名医,不仅仅不会治疗,还会误治。不仅仅是中医还是西医,误治者占90%。这是危言耸听?先说中医,举国上下,有几个中医能有效治疗发烧?反正我是没有发现,发现有中医能治疗的也是错误时候多,正确时候少。是我胡说吗,深圳对发烧治疗有一些效果的教授的方子我还存有,误打误撞,害人不浅的方子。那么我们百姓都选择西医,西医的方法就是输液了。据有关西医专家报道,输液是不可能治好发烧,那只是暂时退烧。如果体质好点的孩子,输液发下汗或者会好,但是体质差点的孩子就惨了,住院吧,不断地用西药发汗,至少一个星期。其实发烧你不治疗也差不多一个星期能好。仲景在《伤寒论》里反复强调不要强发汗,不可大汗,只能微微发汗,也就是身上有一点点湿就可以。为什么不能大汗?汗就那么珍贵吗?对了,汗就是很珍贵的东西,因为汗就是血。它和平时运动的时候出的汗不同,运动是自然的排泄。我看到很多打针多的孩子,没有一个不瘦的,基本都是瘦,舌上有瘀点,特别是小时候打针多长到10岁以上的孩子,很明显。这些孩子很容易疳积,疳积也是现代所说的一型糖尿病。不得这个病,就容易得甲亢,反正肯定容易有其他毛病,女孩子或者月经不调,或者不来。你想想舌上有淤血点是什么啊,那是肝或者心包有淤。这是小时候体内的寒邪留在血液导致的。我们老祖宗说的阳旺则壮,阳旺没有血不旺的。在上面我跟大家解析了什么是阳气(水谷在脾胃的作用下产生的精华变为血,血在血管里面流动,水谷演变为血的过程中,比较清新有力的物质则为阳为气,比较浊的物质则为阴为血,气的动能强则行于血管壁外,血比较沉浊则行于血管内),气血是一家,血液清多,自然阳气也旺,血液流动量大了,自然就能把人体所需的物质运到所需的器官,人当然就强壮了。现在孩子给误治了,体内很多淤血,怎么可能不瘦。 有淤滞,阳气受阻,局部就容易热,中医所说的风热,或者肝风啦,没有甲亢才怪了。心包有淤血了,月经肯定有差池了,难怀孕的怪事也随之而来了。
    ㈡大量喝水。
    很多医生建议多喝开水,其实是误导。想当然,多喝水也有一些小孩也能退烧,但是盲目地多喝水将会伤胃气。饮食入胃,靠的是脾阳消磨,如果人本身不需要水而强加水,加重脾的负担,伤脾胃之气。这可不是乱说的,本人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甚至发现有些父母当孩子发烧的时候拼命灌水,还得意洋洋地说这样能退烧。烧是退了,等会又烧起来了,而且出现新的症状,又冷又热,寒热往来。这是什么情况?这明显是伤中气,小柴胡汤主之。
    ㈢庸医使用苦寒中药治疗发烧。
    本人热衷中医,向往中医,从小就信赖中医,中医是吻合了人体与大自然的规律,非中医不能根治疾病。只可恨啊,世间真中医者凤毛菱角,庸医者一大堆。判断一个中医的好坏,并非他能根治所有疾病,而是有没有出现严重的误治。治不好病其实很正常,治出其他毛病却是庸医的主要特点。庸医因为无知所以大胆,杀人无数。现代所谓的扶阳派,那只是微懂仲景少阴证的一隅,却以为是找到治疗百病的钥匙。所谓的专家、教授对中医丝毫不解,甚至连基本常识都不懂,名号却颇大。在深圳这个城市,中医馆很多,会治疗一点点发烧的却是屈指可数,能治疗发烧的所谓教授,药方中暗藏了许多杀人的绝招。极为庸腐的中医使用生地、栀子、石膏、金银花、竹叶,称之为清热解毒。教授会用桂枝往往加黄檗、磁石。仲景: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仲景在太阳篇字字句句苦口婆心告诉后人,太阳病不可大发汗,不可吐,不可下,可教授几个能体会其用意。什么下?凡是沉降中药皆有下之意,黄檗苦寒,下降甚速,磁石更加不用说,铁器石头之类的质重,不问可知也。
     上述主要跟大家讲明白发烧的根本道理,治疗的主要办法,特别是小孩发烧,这两个方基本都能解决。但是,发烧很多情况,不懂中医不要乱来,找中医看的话我相信几乎没有。现在还不是看中医的时候,大家还是好自为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