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腰、邀”的音义

(2015-11-16 11:48:21)
标签:

鸿门宴

音义

万献初

分类: 博友答问

“要、腰、邀”的音义

万 献 初

 

路越溪问:请问万教授,《鸿门宴》“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中的“要”,课本注释为“要,通邀,邀请”,是与“邀”通假吗,依据是什么呢?

 

讨论,《说文》“要,身中也,象人要自𦥑之形”,段玉裁注“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𦝫,而自𦥑持之,故从𦥑”。金文作 “要、腰、邀”的音义要簋“要、腰、邀”的音义小篆构字本义是指人体胯上胁下部分的“腰”,两手掐(𦥑)人身体中部表示腰的所在部位,是个指事字。有两读两义。

一读《广韵》於霄切,影母宵韵平声,今读yāo。指人体胯上胁下部分,即“腰”的本字,《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楚辞·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作动词,表示将物系于腰部,《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绂”。由“掐腰、束腰”义转为“要挟、胁迫”,《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 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梁书·侯景传》“复寻来书云,仆妻子悉拘司寇,以之见要,庶其可反”。又为“拦阻、截击”义,《孟子·公孙丑下》“使数人要于路”;《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地连震”,裴松之注引韦昭《吴录》“孙韶又遣将高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径路要之,帝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又有“约束、禁止”义,《左传·隐公三年》“明恕而行,要之以礼”;《管子·君臣下》“要淫逸,别男女,则通乱隔”;汉王符《潜夫论·劝将》“虽圣王不能以要其臣,慈父不能以必其子”。又有“审察、核实、矫正”义,《周礼·秋官·乡士》“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郑玄注“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劾矣”,贾公彦疏“劾,实也,正谓弃虚从实,收取要辞”;《淮南子·地形训》“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高诱注“要,正也”。又由束腰义引申有“约请、邀请”义,《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晋陶潜《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也表示盟誓类的约言,《左传·哀公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无盟”,杜预注“子路信诚,故欲得与相要誓而不须盟”;唐崔湜《塞垣行》“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又有“迎候、迎接”义,《楚辞·离骚》“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北周庾信《吹台山铭》“比花依树,登榭要春”。又有“迎合”义,《韩非子·二柄》“故人主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再引申有“探求、求取”义,《易·系辞下》“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要求”一词即由此生出,汉严忌《哀时命》“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王逸注“上则要结仙人,从之受道也”;宋苏轼《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

二读《广韵》於笑切,影母笑韵去声,今读yào。是平声破读为去声的变调构词,主要是由“束腰、约束、审察、要求”等动作类义转指该类动作的结果、目的、形态等名词或形容词。先指会计簿书、总帐,《周礼·夏官·大司马》“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郑玄注“要者,簿书也”;《吕氏春秋·具备》“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高诱注“要,约最簿书”;《周礼·天官·小宰》“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郑玄注“主每月之小计”,贾公彦疏“月计曰要”。再指“总之、总归”,《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唐刘长卿《送王员外归朝》诗“往来无尽日,离别要逢春”。扩展指“纲要、要点、要诀”,《商君书·农战》“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汉荀悦《汉纪·昭帝纪》“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宋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善弈者,置棊虽疏,取数必多,得其要而已”。作形容词就有“重要、主要”义,《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明何景明《赠胡君宗器序》“故莅官之則,莫要廉以修身也”。因而重要的关塞、险处、权柄、地位、职务等也就称为“要”了。主要的东西必定少而简略,即“简要、得当”,《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荀子·王霸》“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荀子·礼论》“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杨倞注“要,当也”。又由“探求、要求”义转表示“想要、想占有、希望”等动词义,唐韩愈《竹径》诗“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幅乃并往耳”;《水浒传》第五三回“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蓟州寻取公孙胜来”。再有“使、让、叫”义,《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张铣注“要,犹使也”;《水浒传》第二三回“柴进知道,哪里肯要他坏钱”。又有“应当、必须”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五代齐己《送谭三藏入京》“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这话要来问我才是,你那里知道”。进而作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红楼梦》第六回“没有什么说的便罢;要有话,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样儿的”。这些也就是现代汉语“要”的用法了。

,也作𦝫,《广韵》於霄切,影母宵韵平声,今读yāo。指身体胯上胁下的部分,《玉篇》“腰,骻也”,《说文》无此字。“腰”是“要”的加形符分化字,由于本字“要”用于表示众多动词、形容词及抽象名词义,本义加月(肉)旁造形声字“腰(𦝫)”来作区别,在名词“身体部位”义上,“要-腰”为一对古今字。南朝梁简文帝《七励》“缘腰白玉,带佩黄金”,已用“腰”字。《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唐王冰注“腰者,身之大关节,所以司屈伸,故曰机关”;《素问·金匮真言论》“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王冰注“腰为肾府”,是指身体部位。唐白居易《杭州春望》诗“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緑裾腰一道斜”;五代和凝《柳枝》词“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偎破未重描”,是指衣裙的围腰部分。北周庾信《枯树赋》“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元于石《再游石壁寺》诗“楼阁倚林腰,溪山醒尘目”,是喻指事物的中间部分。

,《广韵》於霄切,影母宵韵平声,今读yāo 。本义是半途“逢遇、迎候”,故字形从辵(辶)敫声,敫音jiǎo,《说文》“敫,光景流皃,从白从放”,光的闪耀、放射。邀,如光在放射途中相遇相激。《庄子·徐无鬼》“吾与之邀乐于天,吾与之邀食于地”,郭象注“随所遇于天地耳。邀,遇也”。南朝宋鲍照《谢永安令解禁止启》“邀世逢辰,谬及推择”,用的是逢遇义。《庄子·寓言》“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陆德明释文“邀,要也”,用的是迎接义。《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邀之于阳关,寻邑兵盛,汉兵反走”,用的是迎敌义。由“遭遇、迎接”义转为主动的“请求、谋求”义,《庄子·在宥》“闲居三月,复往邀之”,王先谦集解“邀,求请也”;再到明确的“邀请”义,《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二·长干曲》“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唐韩愈《送惠师》诗“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上海《周易》课程与嘟嘟的画

“要、腰、邀”的音义

“要、腰、邀”的音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