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说说沪上名家管继平
文\顾马
宋代文人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除了读书、是学者之外,还可以笃悠悠,可以老有腔调,最要紧是,伊拉有一种生活的品味。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可以念出一大串。读书画画、品茶抚琴、焚香点茶、簪花出游都是贯穿宋朝人生活的调味剂。为啥会有这么多文人?他们心里有山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 当今海上在我眼里有几位将学问做成白相相的,完全承继中国传统文人风度的人,管爷继平兄算得上一位了。其不仅写书法,治印,自撰诗联。还擅长写旧人、旧事,旧的情味。在他的笔下,有上海七八十年代时期的一些弄堂生活回忆,有民国文人之间的趣闻轶事。继平兄曾说:读书可以将貌相不怎样的人,读成有趣的人。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找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过得悠闲,让自己有一种智慧去体验活着的快乐,并且能与别人分享这种快乐。 这两天正好赶上继平兄的“花间彷徨”小品展暨其读书随笔《管中窥书》心路分享。每个人读书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与目的。而管爷的读书,好玩,也就是有趣味才是第一。真可谓“不为有趣之事,何以遣无聊之生?”之境界。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X2LQYafe4yOuRxNPC1G4GYhSRzQzGrSvbMuhHSRg4FURISy5GiaEONoaOCwIzrzjsNibFwjicq3Wd3joc9YXiaum1w/0?wx_fmt=jpeg
《管中窥书》有其在陕西南路上想起丰子恺,在海伦路上绕不过沈尹默,在溧阳路上不忘陆澹安……因此,他也透过上海的民国遗风的弄堂来感受民国文人的温度和魅力。此书也因有趣而广受读者喜欢而三次重印。成为近期热门的一本书。
获悉管爷八十年代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工业会计专业,随后改行,一直从事文字工作。更让我内心共鸣,只因为我亦是八十年代学的工业会计专业,后来改行做了文字和艺术有关的事了。
管爷从小受其父亲影响,爱文辞,读古文、晚明小品等,后正式临池学书,学篆刻,先后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吴颐人、刘一闻。管爷坦言,自己也曾是一位典型文艺青年,纵情于书海、翰墨、印章。
他曾说:家里最多的是书,有十几个书橱,还有很多在办公室、工作室,寄放在朋友家的书,可以说书已经成为家里的重灾区,已经不敢再买书了。坐拥书城不释卷,红袖添香夜读书。怪不得读书有趣,尔等羡慕不已。哈哈。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唯有“有趣的灵魂”才会万里挑一。 《管中窥书》一书处处体现出管爷有趣的灵魂。有趣地拿自己的颜值说事,实锤读书与颜值的关系;有趣地叙述大师们的背影和侧面……有趣,充满了此书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再次回望宋朝的生活和美学,内心是否也有一丝惭愧?时至今日,我们被互联网信息流挟持,放不下手中的手机。科技的先进,产业的发达,人们奔波于机场和高铁之间,奔波于上下班的路上,忙忙碌碌,甚至是灰头土脸。
还好我们身边还有象管爷继平兄一样有趣的人。
管继平 1962年生于上海。笔名推仔、易安阁等,海派作家、书法篆刻家。
上海九三学社文化委副主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上海市文联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文史馆特聘书画研究员、
上海楹联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九三书画院秘书长、
黄浦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主要著作:《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上海说事》、《游嬉——老上海弄堂》、《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纸上性情:民国文人书法》(上下册)、《梅花知己:民国文人印章》、《李叔同致刘质平书信集》(编注本)、《尺素风雅》、《纸上风范》、《管中窥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