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迹群20160903顺平唐县寻古一日行
标签:
赛思颠石窟卧佛寺摩崖石刻伊祁山明伏石窟三仙洞庵 |
分类: 北京古迹群活动纪行 |
从左到右:水鲸鱼,天翔,单车,不靠谱,江小鱼,清风,活力金鸡,片石孤云


伊祁山不算高,海拔416米,台阶大概2000多级,上下并不轻松,而摩崖石刻的位置非常隐蔽,几乎罕有人至,崖边小路几乎长满了灌木杂草,很难辨认。再加上酸枣和很多不知名的带刺植物刮了一胳膊血道子
,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石刻大致找全了

因道路艰难,去的人不多,石刻因此能保存完好,也是万幸!


朱和尚洞口的摩崖碑

赛思颠石窟,因为来过一次,轻车熟路很容易就找到了。
凿建于东魏武定三年(545)的唐县“赛思颠”窟,是河北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石窟,而且内容丰富。此石窟仅是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石窟面南,窟门圆角长方形,顶饰尖拱门额,额内填刻忍冬,莲花,卷草等纹饰,窟内平面呈马蹄形,穹隆顶,宽2.2,深,1.6,高2.1米,三壁各凿一坛,原正壁坛上雕一佛二菩萨,左,右两壁坛上各雕一佛一弟子,现已都被风镐破坏无存,窟外东侧刊摩崖造窟碑记“厍太付公石”,记该窟为东魏太付厍狄干于武定三年在此山求雨后还愿所凿,窟名:赛思颠。窟东岩壁上有北齐线刻一佛二弟子像一幅,窟东南100米处存北齐残造像三尊。因草太密,这回北齐残造像没找到。



明伏石窟虽然以前来过,但最近村里环境变化很大,地里玉米也没收,以前的田间小路几乎找不到,绕了半天才来到窟前,累个半死
,回来连兴国寺大殿都没劲去了。



,回来连兴国寺大殿都没劲去了。






最后一站北唐梅村东北的仙姑洞,唐县县级文保单位,仙姑洞为半山腰一天然洞穴,洞前是一条小河,风景甚美,洞口立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刻石碑一通,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2.3米,宽0.7米.碑阳镌,三仙洞庵。四个大字,知县万自约等立石。唐梅村牌坊,戏楼据说都没了。




17点40返航,21点到家

前一篇:登顶云龙涧,近观中国印
后一篇:海淀北安河寨口村“凤窝”石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