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9易县游四塔一寺一经幢(中)镇国寺石佛,道德经幢

标签:
镇国寺石佛道德经幢龙兴观休闲 |
镇国寺石佛位于易县
解村 ,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3年)立于镇国寺内。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寺院毁于暴风雨,独留大石佛一尊。

石佛为释迦牟尼的汉白玉石雕像,高4.95米,立于仰莲座上,坐下有刻铭“大隋国……”等字样。石佛身披袈裟,并施以彩云,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充分显示了典型的隋代佛教风格,对研究隋代文化习俗和石刻艺术有重大的参考价值。镇国寺现存清代大佛殿三间,为l899年重修。石佛置于大殿中间,现佛手足均残,佛头已于1997年3月6日被盗割。
1993年7月,镇国寺石佛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头丢失等于说石佛的文物价值大跌了。
散落在寺外的一些老物件。

南无阿弥陀佛

文保牌

这个就是镇国寺石佛,身披袈裟,手,头都是后补的,还刷上了漆,真正的原貌看不到了。

现存清代大佛殿三间
墙上原有地壁画,并不是很精美。







石佛脚下的莲花座,当时并没有特别注意,还是僧人提醒了我们,补拍了一张

怀着对佛主虔诚敬畏的心离开了镇国寺,下一步先解决吃饭的问题。

石佛为释迦牟尼的汉白玉石雕像,高4.95米,立于仰莲座上,坐下有刻铭“大隋国……”等字样。石佛身披袈裟,并施以彩云,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充分显示了典型的隋代佛教风格,对研究隋代文化习俗和石刻艺术有重大的参考价值。镇国寺现存清代大佛殿三间,为l899年重修。石佛置于大殿中间,现佛手足均残,佛头已于1997年3月6日被盗割。
1993年7月,镇国寺石佛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头丢失等于说石佛的文物价值大跌了。
解村镇国寺很好找,沿途都有指示牌指引。

散落在寺外的一些老物件。

南无阿弥陀佛

文保牌

这个就是镇国寺石佛,身披袈裟,手,头都是后补的,还刷上了漆,真正的原貌看不到了。

现存清代大佛殿三间

墙上原有地壁画,并不是很精美。







石佛脚下的莲花座,当时并没有特别注意,还是僧人提醒了我们,补拍了一张

怀着对佛主虔诚敬畏的心离开了镇国寺,下一步先解决吃饭的问题。
在易县县城内一个新疆馆简单吃了点红烧牛肉盖饭,味道真是太差了,肉都是臭的,勉强吃了几口,就奔下一个目标-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道德经幢。
道德经幢在龙兴观遗址之内,很不好找,周围都是新建的小区工地,道德经幢就坐落在工地中的一块玉米地内。
河北省易县龙兴观内的道德经幢是在中国现存的4个道德经幢中形体最大、年代较早,保存也较好。
易县龙兴观道德经幢建于县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28年),起初立在易县城西开元观,后又迁到县城内。易县道德经幢为八角柱体,幢高6米,分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除幢顶为青石外,其余皆为汉白玉石制成。幢座为一仰莲石雕,座下的方形平台为后世补砌。幢身由上下两块白玉雕刻而成,共高4.29米,直径90厘米,平面为八角柱体,每面宽40到42厘米不等。幢身书有“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的字样,各面镌刻老子《道德经》计八十二章,文为苏灵芝所书,其书法潇洒飘逸中有刚劲之力,端雅俊秀中有铁骨之风,笔法流通。
看完道德经幢已经一点四十了,下面就要去此行的重点荆轲塔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