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中港:启动中的股市“牛三期”

(2011-11-09 11:37:13)
标签:

财经

美股

道指

a股

股市

牛三期

港股

恒指

分类: 其他分析

笔者按:本篇作为10月29日《从CRB指数看当前市场的走牛基础》以及其后《从垃圾箱里“回收”的一篇博文》的续篇。

美股:

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全球股市的最重要的风向标,它的走势和波动对成熟国家的股市走势一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笔者从08年危机开始,就一直试图领悟美股的走势,值得庆幸的是,今年以来(从今年牛二期第3浪直到现在的“牛三期”第1浪)下图中今年出现的九个大级别的拐点,笔者提前的研判被市场验证只错了一个。

更早一些,笔者9月24日《从CRB指数看当前全球市场》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结论性地研判:“(原文拷贝)就时间上来看,熊市向牛市转换的底部拐点已经并不遥遥。……结论:一、股市已经提前反应,严重超跌,(迷你)熊市将尽,不久,就会转变成筑底行动”,非常有趣的是,其后不久,市场就见证了历史赐予我们的这个大底部。参阅下图;

十分有幸的是,继去年之后,今年以来,笔者《美股论谈》对美股的走势几乎全部“提前命中”,仅有的一次例外,是下图中最后一浪(D)最初以为会像港股那样杀伤力很大:箱体要破。但最终没破,而是掉头向上,笔者也很快做出了修正:在突破箱体整理的箱顶后,立即断言:(美股的)牛市已经开始了(参阅10月23日《美股周评:开始步入多头市场 》)。

下图为道指自08年危机以来的笔者一直标注的周线图(截止昨日收盘):

美中港:启动中的股市“牛三期”
   上图中的笔者的标注,从未间断,都是提前预期和即时标注,也都没有更改过。相信只要是一直看本博《美股论谈》栏目的读者,对此都会有印象

图中显示的近期上冲走势,笔者将其标注为“牛三期”的第一上涨大浪。在作出日线级别的头部之后,美股下周有可能将将会进入第二浪的调整浪,参阅笔者近期的博文《美股周评:再度冲击重阻力区》等论述。

上图让我们明白:美股,已经开始了自08年危机以来的第三场牛市——“牛三期!(之所以这么称呼,是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来做标杆。港股,也是如此。但A股是例外)。

美股第一浪的目标,基本已经达到,现在,短线需要确定的是何时走出第一波段上涨的第五个子浪的高度。然后,陷入短期调整(第二浪),该第二浪的目标是消化今年顶部区间层层落层层的套牢盘,然后,向上一举突破前期高点,并向08年危机前的历史最高点迈进(第二目标)。

 

港股:

谈完美股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港股的走势。

下图为截止昨日的恒指周线图(紫色,叠加道指上图周线图;百分比图):

美中港:启动中的股市“牛三期”
    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港股(自去年调整起直到目前)的走势特点:一是,调整早,自去年11月就开始了调整;二是,调整幅度过大,远非市场理性可言;三是,两者几乎同步出现大幅上涨,进入“牛三期”;四是,港股因调整时间过长,调整幅度过大,当前上涨走势仍大大滞后于美股。
    如果我们从上图的第一、第二“牛市”期的高度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一个有趣的现象,或称规律:虽然,时间有先后,但港股与美股的总体涨幅却是几近相同!这就给我们带了一个令人震惊且非常惊喜的结论——在经过未来一段时间的短调之后,港股会出现爆发性的补涨!——主升浪。

恒指第一目标,笔者以前说过了,是前期箱体整理的顶部(21000点,参阅以前博文);而这第二目标(爆发性补涨——“疯牛”行情)将会是去年11月的前期历史高点!

受美股即将到来的第二浪调整、以及萎靡不振的a股拖累,后市短线,港股也将会共同进入调整期。 一旦调整结束,后市将迎来主升浪的“暴涨”行情——与美股相比,构成“补涨”,迅速追赶美股,以“弥补”两者之间的硕大“落差”。

 

A股:

今年内地股市走势,完全符合笔者去年底做出的今年“继续走熊”的展望,且今年的三大(趋势)拐点,无一“漏网”,包括上月底的2307点大底,也是极为精确地被俺“绝杀”。

未来的中级趋势,在最近的周评《周评:2011年“牛市”已经悄然向我们… 》才做过分析——“牛市”(被动式的中级反弹)已经开始,“类似于去年2319起步的那波行情。

其他,仍维持该文中的结论,无需赘言。

下图为沪指近年来的几次“牛市”行情周线图:

美中港:启动中的股市“牛三期”

附注:本文仅仅是个人对美股、a股、港股三地市场的理解和预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切莫据此操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