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数月来持续不断的"加息"传言终于兑现:央行突然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次重新祭出加息利器距离2007年的最后一次加息,已时隔两年又10个月。
今年以来,国内的物价指数同比、呈现环比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三季度CPI的快速上升,导致了国内对政府能否“确保控制在3%以内”的担忧加剧。加息,通常是政府应对通胀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货币政策可能收紧的信号。
今晨,看到国内各大报刊铺天盖地都是“央行意外加息,金融市场反映强烈,美元冲高压制商品集体走跌,原油黄金跌幅超过1%,伦敦铜跌幅较大,跌幅超过2%。”不仅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下跌,而且国际汇市中的美元上涨,就连美国股市的大跌,报上也将其“归咎于”是中国的突然加息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全球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加息,直接导致了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之间的息差扩大,美日现在执行“零利率”的政策,而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息差扩大的结果,按照经济学原理,通常在套利资金的追逐下,理论上应该只会导致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升值,而不是相反,就像报上所说的“造成美元汇率上升的原因”。
但是,由于中国现阶段仍奉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人民币尚未实行自由兑换,资本项下的兑换受到严格的管制,有了这套“防火墙”,人民币的加息,不可能导致国际套利资金的大规模流入。说白了,在现阶段,人民币还没有足以影响美元汇率走势的这么大的“本事”。同样,人民币没有放开,也不足以构成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加息,不仅理论上应该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提高,而且美元应该下跌才对。报上的将大宗商品、美元汇率、美国股市的下跌,全归因于央行的加息说法是错误的。其实,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大宗商品市场、汇市、股市剧烈动荡(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元的触底反弹——是美元汇率的大幅走高,才造成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以及美股的大跌。
大家知道,美元是国际支付的最主要货币,国际大宗商品、美股,也包括大部分的国际贸易,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而不是人民币(什么时候中国有国际市场的商品定价权就好了,所有大宗商品都改成用人民币来计价,哪怕有点“话语权”也成,呵呵),因此,引起这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罪魁祸首”,不是中国的加息,而是美元的大幅反弹造成的。美元与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以及美股呈负相关关系:美元走高,则对这些商品走势构成利空;反之,如果美元走低,则对这些商品(包括美股)走势构成利多。
笔者在上一篇关于美汇走势的博文中提到“美元指数将在76点获得支撑”、“笔者预计:美元指数将在76点上方获得支撑。因此,在设好止损点的情况下,可以大胆进行抄底。”(原文引自笔者本月14日的《抄底美元(续)》,而恰恰就是美元的大幅反弹,才是昨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汇市、股市出现大幅下跌的真正原因。参阅下图。
下图为美元指数走势日K线图:

呵呵,神了!真是的,美元指数恰好就在76.16点获得支撑,并出现大幅反弹!
由此可见,央行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别当真,开玩笑的)——在美元触底大幅反弹之际,宣布加息,代人受过,成了此次美元上涨而导致全球汇市、商品市场、股市大跌的“替罪羊”。
下图为近几日美元走势5分钟走势图:请注意央行的加息时间

因全球外汇市场是24小时不间断交易,在央行公布加息前,上图显示:美元汇率已经开始大幅上扬。因此,国内少数专家、学者不仅自己没搞懂经济原理,就瞎说一气,自作多情,主动“代人受过”,让中国央行的加息政策,成为全球股市、汇市、期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下跌的“替罪羊”。真是,荒谬得很!早晨看到国内媒体头版,都有这种观点,看来,国内经济学界真需要认真进行经济原理的“扫盲”了。
最后,顺便说一句,任何加息、减息,包括以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拉美债务危机、俄罗斯的国债危机,也包括前一阵子的希腊债务危机等等这类事件,只能影响国际商品价格(包括股市、债市、汇市)的一时走势,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市场商品,包括股市的原有趋势。
附文:报上很多,这里选两个短的,以供参考。
中国央行意外加息原油、黃金以及风险货币应声下跌
|
时间:2010年10月19日 20:00:26 中财网 |
|
中国央行周二意外加息,原油、黃金期货以及风险货币应声下跌。美国原油期货触及日低至82.78美元/桶,现货金跌至1360.00美元/盎司的盘中低点;同时澳元领跌风险货币,澳元/美元刷新日內新低至0.9812。(.财.华.网)
视频:中国央行政策拉低美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