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三大误区

标签:
理财财经股票基金风险 |
分类: 财经时评 |

就当前的股市而言,笔者认为,如果要投资股市,首先就要消除认识上的三个大的误区:
一、看外围市场做国内股市的误区。
现在,几乎所有的股评家都喜欢拿外围市场的走势来说事,动不动就是美股如何如何,然后再A股如何如何。其实,如果把上指与美股的道指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两者在中级以上趋势上根本就不会同步.道指在07年危机以前一直是持续向上,而上证综指十几年经历了四次大级别的“牛熊转换”,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两者是负相关。上指既不与道指正相关,也不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正相关。最近,根据国内一家长期研究股市的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泰基金对上证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历史跟踪数据来看,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相关性仅0.067”,因此,拿外围市场说事,是在自己给自己找理由。
二、投资价值的认识误区。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价值投资理念严重扭曲。国外公司上市时,由于知名度不高,市盈率相对较低,一般15倍以内,以后公司做大了市盈率才会高一些。而国内“新股不败”的神话很少被打破,只是最近市场严重低迷时(其实是上市的市盈率大大高于老股)才出现“破发”,这是不正常的。尤其是创业板居然能以高于50倍以上的市盈率发行,就这样还屡遭爆炒,这也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这个市场的“扭曲性”就在于一方面低市盈率的大蓝筹老是跌跌不休、而另一方面亏损股或者市盈率成千上百倍的垃圾股却动不动就被爆炒一番。戴了几个星的ST,各个价格都高于工行、中行这样的绩优蓝筹股,真是世界股市一大奇观。二是中国股市完全没有投资价值,只能投机。从当前的总体情况而言,笔者也同意这种观点。但毕竟还有少量绩优公司是有一定的投资价值的,比如茅台、鹏博士、发展银行、老万科等,如果你看看他们的复权价格,就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绩优股都没有投资价值的。因此,与其参与投机股(烂股和概念股等,包括创业板新股、权证)的爆炒,远不如买点低市盈率的绩优股更安全、可靠。
三、投资产品和金融工具选择的误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品种和板块也逐渐多了起来。因此,选择何种产品进行投资以及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是每个市场参与者首先就必须要考虑的。“良禽择木而栖”,做哪一种投资产品,相对而言较为安全、低风险、收益较高,是明智的投资者必须认真分析的。投资者必须进行理性投资,有选择地进行产品投资,而避免参与高风险的“爆炒”当中,这是投资者避免失败的最好的办法。
当前,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俺认为:
第一名:权证风险最高(高溢价,可无限制创设,随意停牌,到期归零);
第二名:“创业板”(市盈率普遍高于50倍以上,企业现在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有多少能创业成功的?相信大家心里十分清楚);
第三名:融资融券(杠杆原理,高风险和高收益。)巴菲特有句名言:“千万不要借钱炒股”。俺以为,它放大亏损的能力远远高于放大盈利的能力。因为,股指的趋势有三种:上涨、下跌和整理,在这三种趋势当中只有上涨趋势中有盈利,而在下跌趋势(双刃剑:股价损失加上融资利息损失)和整理趋势(股价就算横盘没有损失,但要支付融资利息,也是损失)。三种趋势中,两种都是损失,只有一种盈利,一胜二负,你有这个本事做吗?
第四名:期指期货。股票被套可以“死了都不卖”,只要没割肉,总有翻本的机会。期货不同,到期前必须平仓清盘出场(这一点与权证相同),只要方向做错,不能“捂股”,没有机会翻本。其杠杆原理也放大了这种风险,是典型的高风险工具。
第五名:各种基金。现在的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才1.3年,学历很高,但一个完整的牛熊市都没经历过,就经验而言还不如久经沙场的老股民。加上有排名考核或者赎回的压力,许多基金的业绩是在不敢恭维,6000点的顶是基金“买”出来的,1600点的底部是基金经理们“砸”出来的,若不是有包装上市的发行费用和“打新”的收益补充,仅其市场操盘收益而言,恐怕还不如很多小散做得好。今天报载,春节10天,就有21家基金公司换了基金经理。如果做得让公司或者基金经理们双方满意,基金经理们也不会换的这么“勤快”。历史上曾有几家基金资不抵债,最终被“清盘”了,说明基金的风险并不低。
第六名:A股中的垃圾股、高市盈率和亏损股相对风险都高。所谓的概念股和区域板块也是风险集中地。例如,近期爆炒的西藏板块(最低市盈率都在60倍以上,如果是接了“最后一棒”,哪绝对不能怨别人,只能埋怨自己对风险的把握不当)。A股市场中风险较低的是绩优蓝筹股。
第七名:B股。股价均价只有A股的一半,这是当前国内风险相对最低的市场和投资产品。
第八名:即将推出的纳斯达克指数基金。风险相对最低,收益相对最高。(理由详见俺的上一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