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教学案例:《爬山虎的脚》

标签:
“十四五”规划课题 |
分类: 2022.6“十四五”规划课题 |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过程:
学程一
1.
2.
3.
学程二
1.谁来读读导学单一?
导学单一:
1.
2.
2.谁能用朗读来展示你的发现?你想读哪一句?
a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了?
是呀,脚长的位置,叶圣陶爷爷观察细致,表达得也很准确。【板贴:观察细致准确表达】
b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和蜗牛的触角到底有多像呢,我们来看两张图片,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叶圣陶爷爷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特点?(细)
数量、形状都表达得那么精准,还是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啊。
c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叶圣陶爷爷把细丝和新叶子作比较,发现了细丝的又一个特点,那就是——嫩红。观察得多么仔细啊!
d注意:今年,叶圣陶爷爷是专门去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3.
4.
5.
6.
学程三
1. 爬山虎是怎么爬墙的呢,谁来读导学单二?
导学单二:
默读第4自然段,圈画动词,边读边想象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2.
3.
a触:轻轻地、小心地碰,读得轻一点儿。
b巴:【出示图片】这是嫩茎,这是爬山虎的脚,瞧,六七个小圆片像吸盘一样,紧紧地巴在墙上,巴得多牢啊!
这样细小的脚,像什么一样?(蛟龙的爪子)
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多么仔细啊,我们一起读!
4.
你做得对不对呢?你看,老师的手臂就是爬山虎的茎,手指就是爬山虎的脚,原来细丝是直的,现在弯曲了,爬山虎的茎就自然而然地被拉了一把,贴住墙面了。再想往上爬,怎么办?直的细丝,变弯曲,拉一把,贴住墙面。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5.
6.
7.
8.
9.
学程五
1.
2.
(没触着 萎了 痕迹也没有;触着 灰色 相当牢固)
3.
4.
作业布置:
1.
2.
3.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