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1、
2、
3、
(1)
(2)
(3)
三、教学要求:
1、
2、
3、
4、
5、
四、课时划分:6课时
五、
第一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P12 ~ 13
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3×5=
9×3=
2.
36+5-18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2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2.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付多少钱?
3.
(1)列算式:3×4+6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瓶饮料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4.
(1)
(2)
a.
b.
(3)
(4)
5.
(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三、巩固练习:P13“试一试”
1.
2.
3.
四、总结: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课时:除加、除减
教学内容:P14~15 “花店买花”
教学目标: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
1.
40÷8
2.
3.
二、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1)
a
.
b
.
(2)
小组讨论:5-24÷8 表示上意思。
算式“5-24÷8”中的“24”表示8枝康乃馨(即1束)24元,“24÷8”表示1枝康乃馨多少元。所以“5-24÷8”表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也可以表示1枝玫瑰花比1枝康乃馨贵多少元?
因此计算“5-24÷8”的时候,应先算24÷8=3,再算5-3=2,用脱式计算式:
(3)
4.
(1)
(2)
(3)
5.
三、
1.
2.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