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2008-04-07 22:08:15)
标签:

教育

 

二、   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1、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式);利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        关键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

(3)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        引导学生掌握以内眼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四、课时划分:6课时

五、       教学进度:3~4

 

 

 

 

第一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P12 ~ 13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    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2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付多少钱?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瓶饮料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4.    尝试独立解决

(1)            提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几元?

(2)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3)            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    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P13“试一试”

1.    第(1)、(2)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    第(2)题齐3学生板演并订正。

3.    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也可自己创设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四、总结: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课时:除加、除减

教学内容:P14~15 “花店买花”

教学目标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      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14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1)          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24÷8=3(元), 5-3=2(元)      答:(略)

b .  5 - 24÷8

       =5-3

       =2(元)         答:(略)

(2)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5-24÷8 表示上意思。

算式“5-24÷8”中的“24”表示8枝康乃馨(即1束)24元,“24÷8”表示1枝康乃馨多少元。所以“5-24÷8”表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也可以表示1枝玫瑰花比1枝康乃馨贵多少元?

因此计算“5-24÷8”的时候,应先算24÷8=3,再算5-3=2,用脱式计算式:

    5 - 24÷8

   =5-3

   =2(元)       答:(略)

(3)          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    尝试解决问题。

(1)          提问: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2)          让学生独立解答。

(3)          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    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       巩固练习

1.    P15“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    P15“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