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手工》2014年8月刊—专题《香之道》

标签:
军事文化 |
香文化
中国的香,历史久远,远到与中华文明同源。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兴衰风雨的历史征程里,香,在炉热情暖,青烟翠雾之中含情脉脉,欲语还休。涉过千年之河的香文化,正跨越波折,一缕香丝,缭绕神州大地。
尘埃落定,月明风清;洗净铅华,再起天香。
制香
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制香的工艺也会不同。
西藏的尼木藏香、黔西南的水磨制香、苏州的竹泓制香、福建的永春篾香,还有马来西亚的龙香传香火。
香的千百般工艺,也从侧面反映出一方风土人情,成为城市间不可多得的人文风景线。
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
古之爱香者,有韩寿、孟德;今有吴清、念明、许庭赫……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文人以香为伴,爱香更惜香,千百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古香古味,让传香,成为一种静谧之外的逸然情操。
香生活
藏一炉香事,话一段香缘。香道,作为修身养性的一大“闲事”,自有其默然之外的一面水月洞天,爱香者以香作伴,看庭前花开,尘世纷扰。李立群玩香为开心、张于龙和香为养性、贺善达钟情于香炉的精美绝伦、沉香大师们予香于人为手留余香……香生活,话的不仅仅是香。
香产业
中国制香也的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形成佛事香、工艺香、保健香等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香文化旅游也正在摸索中探出一片新路,我国香产业的发展,在经历蓬勃、衰退。没落之后,正等待着涅槃重生。
香器
香道之所以为道,除香之灵性外,自然少不了器的衬托。熏香自有香器为伴,方可称为香道。不同朝代香器形状也自有不同,而不论是唐代的镂空花鸟香球、三彩香薰,还是明永乐的青花海水三足炉。香器从古发展至今,形态在千变万化之中,却终是不会离开香器与香的契合,灵转空秀之间,活色生香,幽谷自然。
更多资讯请关注《中华手工》2014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