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2014-06-19 13:44:45)
标签:

文化

    在中国,叫“大吴”的村落有很多,然而以泥塑闻名的只有一个,它就是广东省潮安县浮洋镇的大吴村。自南宋末年泥塑艺人吴静山为避中原战乱,携家眷南迁至此,泥塑在这片土地上已延续了700 多年,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民俗文化符号——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
    在7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吴泥塑一路跌宕起伏,经历过全村“人人会泥塑、家家有作坊”的辉煌时期,也经历过仅剩一两人坚守、技艺几近失传的落寞时光。2008 年,大吴泥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吴泥塑种类丰富,从题材上划分有戏剧人物、喜童、泥玩具、人物塑像和神像,不过,如今最常见的是戏剧人物,它以一组人物造型定格一出戏剧中的特定场景,让人一看泥塑便知整出戏的全貌,并且点出这出戏的主题。制作戏剧人物有一套较为固定的工序,分为采泥、练泥、捏塑、烧坯和彩绘五大环节,雕、塑、捏、贴、刻、划多种艺术手法并用,塑造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然而,与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等全国
其他的泥塑相比,大吴泥塑最特别的制作工艺还是多层贴塑,也就是在捏好人物的身段后,再另外把泥擀成薄片,然后按照“先穿内衣后穿外衣”的原则把泥片“穿”在人物身上,并且根据人物的身体姿势做出褶皱和翻转,使之和人物完全搭配,“压泥成片,褶片成衣”指的就是这个过程。
   今年66 岁的吴光让出身于泥塑世家,14 岁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吴来树学做泥塑。在大吴村大道41 号的吴光让泥塑工作室里,他厚厚的老花眼镜耷拉在鼻梁上,镜片后面那双稍微凹陷的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前面已经成型的人物泥坯,手中的泥刀麻利而又精准地修改着细节。
     ……

更多内容详见《中华手工》2014年6月刊“国术”栏目


大吴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吴光让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大吴泥塑作品《讲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大吴泥塑作品《张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吴光让的大儿子吴闻鑫正在专心创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大吴泥塑作品《祖孙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大吴泥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