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这个假期忙得不亦乐乎,不要说写阅读文了,就连绘本阅读量都少之又少,所以,每天只是在微信上做个简单的记录。
但是,这一段时间的阅读,无疑又是高质量的。
仅以今天的阅读记录一下。
一、国学
1、目前状况:
卡卡坚持读国学,已经进入23周了,说实话,仍然不能说非常乐意读。尽管这样,也从来没有落下过一天。
每天都是我带着她读,不知不觉中认识不少字了。今天是本周读经内容的第一天,读《易经·系辞下传》的时候,她自己读了两章,不认识的字拼拼音,虽然有点吭吭哧哧的,但毕竟自己可以读下来,一边读一边说:“易经里的字,很多是重复的。”——到第三章的时候,我看她有点累了,怕影响她后面的阅读,由我带着她读。
最近两三周,卡卡开始自己试着琢磨其中的意思。
比如上周读的“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正好我舅舅来,她还用这句话考了舅姥爷,然后给我舅舅讲:“牡丹花虽然开得非常好看,但是开完就谢了。枣花虽然只有很小很小的一点点,开过之后却能结成一个大枣。你说你是当牡丹花?还是当枣花?”
今天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我说这个没,就是死了。她说:“包牺氏死了之后,神农氏就开始工作了。”下一段:“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做。”她主动解释了这一句,并告诉我她是根据上边那句“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推断出这句的。
再下一段: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她一个个字地辨识出来之后说:读的时候,不但要认识那些字,还要能读出语气和意思。比如这句,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2、下一步的目标:
①继续在诵读中学习如何诵读;
②对字有最起码的概念。比如今天读到一句话:刳木为舟。她说是枯木头因为没有用了才做船吗?我说具体这个字我也不了解,但是,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枯木头的枯。如果真的是枯木没用了,那又怎么能用来做船呢?虽然妈妈也不了解这个字,但是我分析这个字应该是个动词,把木头用刀子等工具剖开,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字“刳”,是利刀旁——她说,这就是锋利的刀给木头切开成一块块木板,再做成船。
③通过诵读,继续琢磨句子里的意义。比如今天她还准确地理解了:“良药苦口利于病”、“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她说这跟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是一个道理。那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感觉总说那句话没啥意思,换个说法。还有“天眼昭昭”,她说就是上周读的“举头三尺有神明”。
④文中的主题与生命的主题相联结。比如昨天卡卡说了一件事:
昨天遇到两个女孩(都是卡卡认识的),玩时俩人亲嘴,卡卡说不应该这样。她俩说没事,不要告诉妈妈。卡卡说,我读经书上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她们说我们才不管呢!卡卡说,我再没说什么了,我想你们做错了,我看到了告诉你们了,你们听不听是你们的事儿了,将来你们不受神的保佑,你们自己就会后悔的。
二、绘本
最近我给她读绘本数量不多,但是她自己看绘本数量不少。最可喜的是,每一本书都很花心思地读。
比如今天读的《体验英语》中的一本:
看到这一页,卡卡说:为什么小兔子腿儿哪里是这种颜色呢?
当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这种书,我没当绘本读。
等读到下面这个页面的时候,卡卡说,你看这只狗的脖子上的项圈上的颜色——又翻到上面那页,比对两种颜色给我看,说小兔子脚下,正是狗脖子上项圈的颜色,其实从小兔子一出兔子洞,作者就告诉我们后面会有危险。
再比如临睡前读的这本《胡萝卜怪》:
看到封面,她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字上都用锯齿呢?是害怕吗?还是惊慌?故事讲述的是这只兔子爱吃胡萝卜,于是三只胡萝卜怪跟踪兔子,直到最后,兔子给这块地修了个“护城河”和墙壁。卡卡说,虽然胡萝卜怪出不来了,可是兔子也进不去了啊。呵呵,她其实读懂了一个铺路的道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堵住别人的路,同时也堵住自己的路。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