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五计划】读经,以及相关一些话题

(2014-03-27 23:53:18)
标签:

卡卡六岁一个月

育儿

亲子阅读

国学经典

分类: 妈妈和卡卡-读万卷书

 

【二五计划】读经,以及相关一些话题

说到“二五计划”,当然有“一五”了。“一五计划”是什么?当然是绘本了呗,哈哈~~~

就像“二五计划”中照常缺不了绘本一样,在“一五计划”中,其实卡卡已经开始读经。完整地读过《三字经》、《论语》和《大学》、其中《论语》读了三遍。

 

二五期间纳入计划的书目:

《易经》: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次作为侧重点。

必读的经:《道德经(老子)》、《孝经》、《黄帝内经》、《兵经》、《金刚经》、《诗经》。

必读的典:《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计划内的:《礼记》、《尚书》、《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幼学琼林》、《朱子治家格言》、《史记》、《资治通鉴》。

 

阅读形式:

1、每天早晚各一遍。

2、按照之前卡卡读《论语》的经验,每周六早晨换新内容比较好。

 

第一批:

《易经》、《老子》、看卡卡情况,如果她还可以,再另外加点儿古诗词。如果两个主要任务完成都很困难,就算了。

 

所用教材:

【二五计划】读经,以及相关一些话题

 

说到教材,随之问题就出现了。

借着这个机会来说说我个人对目前各种“读经”孳生产物的看法。

 

首先声明一点:我对各种读经群和各种读经机构,都没有深入的接触,也谈不上多了解,只是道听途说,难免偏颇。

另外,我认为他们提倡的用国学经典熏陶孩子,是我完全认同的,不然,我也不会带着孩子读经。

 

一、到底有没有必要花高价买教材?

我个人的理解:书的版本重不重要?——重要。但是,没有重要到那种程度。

因为国学经典,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的内容,虽然会有版本带来个别细节的差异,但是差异不大,而且各方都是各执一词,究竟如何,谁也不能跑回到2500年以前看看。

区别在于:包装、印刷、排版等。

《论语》,我曾经买了两个版本的,分别是云南大学出版社,和东南大学出版社的。比较一下,内容没有太大差异。只是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在云南大学出版社的基础上,重新做了排版,利用插画,使每一章都尽量在同一页面上,看上去更美观、更方便。

而我选择这两个出版社的原因:字大,带拼音,注释少——我不建议大家跟着注解读古文,就像不建议大家跟着“导读”读绘本一样。

 

亲子阅读,要抓两点:①抓书,②抓孩子。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亲子读经。如果真的非要买那么昂贵的书,动辄几千元,无非是妈妈的观念导致——人家孩子都读经,我的孩子为啥不喜欢呢?可能就是我书买得不好,那就换一个版本,买回来,孩子仍然不喜欢,那就再换,还不喜欢,再换。

要知道,哪一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孩子对读经这一行为是否接受。

 

二、到底有没有必要花高价买音频?

我个人的理解:不能说一点用也没有,但是,没有有用到那种程度。

卡卡的读经,一直是跟我读的。大约第一二天,我一句,她一句。第三四天,她开始跟得熟练,第五天开始,很多地方,我提个头,她就能顺着背出来几句,等到第七天,大部分内容她拿着书能“背”出来,个别地方需要我给提示。——卡卡不认识多少字,但是,拿着书能背下来,合上书就背不下来了,呵呵~~~

如果孩子确实不接受读经这一行为,跟着谁的音频也不爱读。

 

三、市面上的读经教材,与之相配的往往不是对内容的深入研究。

既然走上了读经的路,我们往往缺乏的不是观念,已经不需要洗脑了,只是需要对内容有更好的把握,和对学习方法更好的引领。

 

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亘古不变的方法,是否现在仍然适用,有待商榷。

不用读古文,咱就说读绘本吧。很多绘本,真的读很多遍,也并没有吃透。

 

五、对于亲子读经,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教材,不是音频,最重要的有两点:

①妈妈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领悟,也不需要。但是,我们需要有最基本的了解。

②孩子对读经的接受。

孩子对读经这一行为的接受,不是靠强制。一、像学习其他任何东西之前都必须要有的:服从;二、妈妈的带动。

 

六、靠什么坚持?

① 阅读基本功。如果一个孩子,连白话绘本都不理解,读多少遍古文能理解?如果一个孩子,连绘本故事都不爱听,能喜欢读经吗?——因此,我给读绘本排在一五计划,读经排在二五。让孩子首先接受书、接受阅读,然后才来读经。

② 跟绘本阅读一样,妈妈了解了最起码的内容,读的时候是读,但是功夫仍然在读之外的生活中。

比如卡卡读论语:我非生而知之者。她明白了什么意思,生活中她就会用。比如她在广场上做侧手翻等,有人问她怎么会的,她说,我非生而知之者,我是学而知之者。

会应用之后,她就觉得这种感觉很美妙。这也就成了她继续学习的动力。

 

七、家长们纷纷高价买书,无非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希望钱能买来孩子读经,实际上,钱是买不来知识的,也买不来孩子对知识的热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