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爱玉,赏玉,戴玉?
(2009-04-21 18:28:17)
标签:
杂谈 |
玉石的使用在我国的历史悠久,玉石的斑斓瑰丽,玉石文化的丰厚内涵,增添了中华文化文明的意味和魅力。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融汇贯通,水乳交融的是中华民族,以玉比人,以玉喻事,以玉寄托理想,直抒情怀。
玉石的使用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可以说玉文化是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史册,从中可经看到无数有关玉的记载和传奇故事,玉渗透到古代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哲学,文化艺术,伦理道德和宗教各个领域,玉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它工艺品不能替代的作用。
玉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君子必佩玉”,“洁净如玉”,“温润如玉”,成为古人对人格和赞誉;玉是高风亮节的比喻,在民族危难,黑云压城的紧要关头,多少仁人志士以“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的坚定信念,谱写一曲曲民族气节的颂歌;玉是美丽形象的化身,“亭亭玉立”,“玉貌花容”的形象,无不使具有爱美之心的人们由衷的赞赏。玉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玉寓意国家的富足,李斯在其“谏逐客疏”中,曾用“今陛下到昆山之玉,有和隋之宝”,以表示国家的殷富;玉是无价的财富,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王为了得到赵国的一件“和氏璧”,竟答应以十五座城池来做交换,使玉的价格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使赵国的蔺相如有机会演绎出一曲“完璧归赵”的千古绝唱,从而使玉的故事家喻户晓;玉象征高贵与权力,“玉玺”凝聚着古代国家的最高权力和威严;玉预兆社会安宁,国运昌盛,常言道:“国运兴则玉业旺,国运兴则玉业兴”,“丰年玉,荒年谷”;玉传递着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往来的信息,“化干弋为玉帛”但愿人类历史进程中有更多这样的佳话;玉以形容虽然历尽曲折,但归宿则是光明,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有此意;
对玉的描述和赞誉美不胜举,难以尽述。
人们赞美玉,爱玉,赏玉,佩玉,藏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玉不仅是古人对具备色泽,硬度,声音,纹理和质地等条件的美石的定义,更重要的是,在今天人们的心目中,玉成了人身修养,高尚品格,美好愿望,完美形象和自身良好情绪及情操的载体,中国人敬玉爱玉之习俗绵延不断,流传至今。今天人们对玉还具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人们用玉来寓意喜庆与吉祥,用玉来预祝福寿和富康,用玉来表示坚贞与忠诚,用玉来象征文雅和永恒。用玉以赏心悦目,用玉以护身养颜......人影响了玉,玉感化了人,玉的光彩因人的喜爱而愈显绚丽,人的情操因玉的灿烂而得到了陶冶,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领会到玉的形象,玉的意境,玉的精神;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几千年来,为什么人们一直爱玉,赏玉和佩玉.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昔日只为少数人所把玩,所欣赏的玉器,玉雕饰品,已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戴玉,佩玉之风不仅更为时尚,而且更趋向普及和大众化,不同档次,款式和品位的玉制品已成为时下现代化大众消费群体的喜爱和追求,玉文化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厚坚实的土壤和基础.
前一篇:帝王珍宝
后一篇:什么是宝石?什么是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