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大鸣
朱大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389
  • 关注人气:226,1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鹿危机是踏错了支点

(2008-09-24 01:02:40)
标签:

朱大鸣

经济

财经

分类: 企业管理

大三鹿危机是踏错了支点

 

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很久花费很大的功夫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品牌,民族企业要想在一个行业成为领跑者,首先要经历市场的检验。但是,在信息不断膨胀的年代,一个品牌可以在瞬间猝死。一夜倒了几个品牌,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并非是危言耸听。

 

就拿三聚氰胺事件来说吧,一次曝光就把几个乳制品行业的几个牌子砸了。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撤销蒙牛、伊利、光明三家企业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名号被取消了,实质上是一个公司在公众心目中的信用降至冰点,也引发了整个乳制品行业的系统性危机。

 

其实,这一次三鹿的危机非3年前的早产奶危机可以比拟的。2005年7月5日,天津市质监局在三鹿酸牛奶批发商仓库内查出近900箱标注生产日期为7月6日的三鹿酸牛奶。几天后,三鹿集团解释称,此事是由于三鹿酸牛奶在天津、衡水、沧州等市场出现断货现象,生产厂销售部与仓库个别人员为了减少物流时间,违反公司产品出厂管理规定,擅自将 7月4日下线的并正在检测过程中的产品提前出厂所致,尽管流程违规,但该批次酸奶经检验为合格产品。并称依据《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生产日期是生产者生产的成品经过检验的日期。这种解释,实际上伤害了市场的道德底线。

 

这种行为,实质上已经给三鹿带来了重大的信任危机,没有想到,三年后,三鹿直接把中国的乳制品民族企业的奶酪罐子给踢翻了。另外,光明也曾在去年1月4日,曝出光明乳业在成都市场出售“早产奶”,消费者提前几天就能买到标为1月5日生产的牛奶。这些做法,实际上对于市场的心理,造成重大负面的影响,让消费者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古人说,栽树难,毁树易。一个牌子的树立,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够给竖立起来。我们要想搞市场经济,首先要把信用体系建立起来。一个质量很难让消费者相信的产品市场,无疑会给消费者带来中大选择成本。最后,或许只好选择洋品牌。这无疑是对我们的民族产业是一次极大的摧残,这种摧残是那些目光短浅的企业一手酿造的。

 

如果说一个坚实的支点才能撬动一个名牌的崛起,那么,如果这个支点发生了位移,或者说支点找错了,杠杆负效应显然也是排山倒海的。杠杆原理不是只有好处,在危机发生的时候,它会成倍放大这个错误的风险,甚至可以把一个企业从天上摔到地下。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前期媒体热议的贝尔斯登,就是找错了支点,在次贷危机的外在打击下,这个84年历史老牌投行,几乎是瞬间崩溃,贝尔斯登并非唯一一家找错支点的老牌投行,五大投行已经倒了三家,另外的两家投行也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处境。再比如三鹿,这个牌子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多人都是喝着三鹿长大的,或者谁家没有小孩,突然有人告诉你,很多牌子的牛奶都是有问题的,而且还是危害人身的三聚氰胺,笔者很能理解他们的愤怒。这种愤怒,经过杠杆原理的放大,无疑产生的是对这个行业的不信任。我们的管理层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积极进行心理干预,重新整顿乳制品生产的质量。

 

一个名牌企业的要踏准支点,这个支点首先就是信任基础,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可的产品,而且非常珍惜自己的品牌的企业,才能长久。其实消费者的心理那个秤,也是一个杠杆。他们就是用着杆秤来称量一个品牌的重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