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毋惧先发”
(2023-09-08 11:29:57)
标签:
杂谈 |
谈“毋惧先发”
余祖发
最近,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李莉在电视节目中
下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是两种应对方式,无所谓谁对谁错,要视当时的形势和具体情况而定。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的战例都不少。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之首战——宣泰之战就是经典的先发制人战例。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敢于向国民党精锐整编83师发起攻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歼敌3千余人,取得了苏中战役的初战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起闪电战,仅仅28天波兰全境沦陷。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起代号为“巴巴罗萨"行动,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4个月之内,造成苏联约400万人的伤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对美军造成惨重损失,美军太平洋舰队几近瘫痪。由此可见,先发制人可在一定时期内,重创敌方,抢占先机。那后发制人呢?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城濮之战就是后发制人的成功战例,对来势汹汹的楚军,晋军避其锋芒,将楚军引至城濮后才进行反击,歼灭楚军大部,取得战争胜利。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袁绍率10万大军进逼官渡,欲一举歼灭曹操,曹军当时兵力不足1万。曹军采取守势,避免正面战场的决战,而袭击袁军薄弱之处,截击粮道,突袭乌巢,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袁军军心大乱,最后败逃而走。1943年苏德战争的库尔斯克战役,苏联元帅朱可夫就是采用先防御后进攻的策略,运用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打破了德军的”堡垒行动“,赢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我们知道,两个拳师比武,聪明的拳师往往先采取防御,并不主动出击,而是看清对方的套路,抓住破绽,亮出绝招,给对方致命一击。可见后发制人也有其无比威力。
先发制人也好,后发制人也罢,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展现出全新面目,与过去战争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应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构建新思路。但战争的本质没有变,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还是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的。人们渴望和平和安宁的心愿没有变,特别是核战争,可以说没有赢家,一旦爆发核战,那将是人类的灾难,战争双方都会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甚至人类的毁灭也不是危言耸听。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所以我们还是要尽最大努力维护和平,积极防御,不惧强敌,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当然战争打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和坚实的经济后盾,要发展更先进的新一代武器,必须要有杀手锏。还要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力度,对敌方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当敌方准备发动战争之时,在敌方导弹即将发射之际,要毋惧先发,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摧毁敌方军事力量,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毫不留情地消灭敌人,赢得战争的胜利!
20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