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物的故事——官窑汝瓷

(2011-02-02 05:44:03)
标签:

杂谈

(今年是大年三十,本不应再写些坑蒙拐骗偷或恐怖古怪离奇类的小故事,搅了朋友们过年的愉悦心情,不过回想自己,过了人生大半,实在没遇到过什么赏心乐事,话又说回来,没经历“温良恭俭让”的时代,自然也写不出来“温良恭俭让”的人,下笔总会不免流露些悲观情绪。但又不想扫大家的兴,无奈将以前写过的一篇送给炀炀宝宝的童话小故事修改数字,重新发上来,一来算作《文物的故事》系列的继续,二来在年前给大家增添点乐趣,绝无投机取巧敷衍了事之意。)
 
李小丁是个善良的女孩子,当时正在上初二。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李小丁带着自己制作的贺卡和父母准备的一大堆小食品跟着去了。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了老郑。
老郑已经80多岁了,尽管有3个子女,但他在敬老院里已经住了7年了。他不怎么说话,平时就捧着一本书在读,但是他和同屋的其他老人相处的总是不愉快,不是讨厌他们乱动自己的东西,就是咒骂护士们的不敬业。由于他总是给别人填麻烦,于是他成了护士们最不喜欢的那种老人。可是李小丁她们一到,老郑就喜欢上了李小丁。他搬把椅子,坐在阳光下,看着李小丁她们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擦玻璃,红扑扑的脸颊上带着的年轻的光彩,不禁让老郑想起自己过去的时光。
休息的时候,李小丁将自己精心绘制的贺卡送给了老郑,还一笔一划的写上了“祝郑爷爷健康长寿”的字样。又从包里掏出自己最爱吃的薯片递给老郑,老郑只好露出已经掉光了牙齿的牙床给李小丁看,并抱歉的向她笑了一下。李小丁有些窘迫,翻遍了书包,最后找出一瓶给自己留的娃哈哈来,穿上吸管,送过去,老郑只好含着吸管慢慢喝着。李小丁开始高兴了,就和老郑讲起学校里的事情,老郑只是静静听着,一老一少就这样坐了一下午。
临走的时候,老郑问李小丁以后还会不会来,小丁望着老人恳切的眼神,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她一两个星期就会来一回,看她的郑爷爷。
中考李小丁学习紧张的时候,她也会写上一封信说明一下,她怕老人长时间见不到她会担心。小丁的父母都是很开明的,母亲虽然唠叨点,但只要不耽误学习,还是支持孩子探望老人的。养老院地处城郊,有时也会自己开车送小丁过来,呆上一天。
只要李小丁一来,老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笑眯眯的,脾气好的出奇。但只有一件事,李小丁遇到了麻烦。老郑有一只吃饭的碗,不大,上面结满了陈垢,每次老郑只是用水涮一下打饭,吃完后再用水涮一下,就放在自己的小柜子里锁起来。小丁看到碗太脏,多次提出帮老人买一个新的,将旧的换掉,老人只是摇头。小丁说你要真喜欢它那就把它仔细刷干净,这样用会卫生些。老人仍笑眯眯的摇头。护士对小丁说以前她们也说过这样的话,可是老人就是不听,人一老就会都跟小孩似的,不用理他。李小丁想想自己不也是将小时候玩过的布玩偶放在床头,即使已经破损不堪也不扔掉嘛,跟郑爷爷一样。
李小丁高二的时候,一天突然接到敬老院打来的电话说老郑不行了,要见小丁一面。小丁赶紧和爸爸妈妈赶过去。老郑一听见小丁的说话声,就从昏睡中醒来,紧紧拉住她的手,小丁的眼泪就流下来。老郑摆手示意小丁不哭,又指指自己的小柜子,小丁过去打开,里面只有那只老郑平时用的脏兮兮的饭碗。小丁拿来递给老郑,老郑细细的用瘦弱的手摩挲了一阵,又郑重的交给了小丁,眼睛里闪现出一丝狡黠的神色来。
老郑死了,他的几个子女都没有时间来,不过将丧葬费倒是按数寄来了,在处理老郑的遗物时,大家这才发现老郑是个财主,有近百万元的存款,遗嘱上除了留给养老院十万元外,全部分给了他那几个从未尽过孝道的子女。有人说李小丁真是不值,在老人离世的最后几年给老人带来了无限欢乐,到头只拿回个吃饭用过的破碗。
李小丁捧着碗回到家里,哭了好几天,又接着上学去了。小丁妈妈将碗洗洗,准备给自己养的猫装食用,结果小猫闻闻就转身离开了。那只碗就一直放在阳台上,无人问津了。
过了几年,李小丁已经是个大学生了,家里要搬家,父母从学校把她叫到家里收拾东西,当李小丁在阳台上又看到那只碗时,一瞬间想起和郑爷爷相处的岁月,眼睛就又有些湿润,她找来洗洁精,用温水细细的擦洗,常年的积垢开始慢慢剥离,露出了本色。——其色若雨过天青,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足底有“奉华”二字。正是诸瓷之冠北宋官窑——汝瓷。
李小丁望着那只碗“似玉、非玉,而胜玉”的色泽,感觉像自己素淡的性格,又想起郑爷爷临终前狡黠的微笑,不觉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