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故事——松烟古墨
(2011-01-31 06:55:54)
标签:
杂谈 |
一清早,铜鼓巷的陈四来王二家报丧,说自己的父亲没了。王二和陈四的父亲有些交情,赶忙备些薄酒奠仪赶过去。
操持完丧礼,王二和陈四坐在老人生前的小书房里。陈老先生是个画家,早年参加过“湖社”,又组织创立过北平中国画研究会,是个有学问的老画师。近年来,陈四偷偷捣腾他爹的画作也赚了不少,他爹发觉后,骂他是个不孝子,给他打出门去,永远不许登门。这回陈四借着丧事之名倒是名正言顺的又回来了。
陈四问王二,我爹这一死,他的画儿的行情是否看涨?
王二不置可否,说实话,他也并不待见陈四市侩的嘴脸,暗中寻思这个败家玩意儿,一定要弄出老人的画儿换钱了。王二做书画生意已经很多年了,经常和陈老先生往来,陈老先生也时常拿出一两张精品交由王二出手,算是个忘年交,他知道老人这辈子的一个心愿就是举办一个展览,出版一本画集。现在看来,这都不可能实现了。
陈四又和王二商量,他爹的这批画都交给王二出手,挣了钱大家二八分成。王二答应了,临出门时,王二夹着一大卷子画儿。
王二很尽心的办这事,没几天就将画儿转卖给香港藏家,出了手后,就马上带着一大笔钱回来交给陈四。陈四见了钱,心中高兴,再也不提和王二分成的事,不过他也让王二在父亲的遗物中挑拣件东西,留个纪念。王二也不客气,在老人平日里用过的墨块中捡了一块。陈四见他只捡了块墨块,心中暗笑他傻,忙不迭的答应。
王二回了家,在灯下仔细观瞧这块墨,墨色黝黑,坚如玉石,理细如犀,质温如玉,微微泛着乌光,一面镌刻苏轼的两句诗“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另一面则是描金添彩绘制的一小幅中秋月明的山水。王二看了良久,叹了口气。
这是一块难得一见的明时制墨大家吴公度亲制的上好松烟墨。王二依然能够想起陈老先生跟他讲起这块墨时那一脸得意的神情。
第二天,王二找人花了三百多元配了个雕漆盒,将墨盛在里面,锁在保险柜里。
陈四得了钱,好久不再找王二了。不久就听说买了房子,又天天白日里吃喝玩乐,夜里夜宿洗浴中心,花钱如流水,靠卖画挣的钱很快就挥霍一空。后来又听说媳妇跟他离了婚,自己穷困潦倒的回到原来的房子里去住,整日的酗酒度日。
这天,王二又上了门来找陈四,陈四见了他,一脸羞愧,王二也不听他解释,就说带他去一个地方,陈四跟着王二来到王府饭店,里面正好在进行着一场文玩杂项的拍卖会。
陈四感到奇怪,王二也不说明,让他坐着往下看,不久,一件明墨的拍品的出现,引起了全场的轰动。价格扶摇直上,最后竟以一百二十七万被人拍走。
王二领着陈四到后台与拍卖公司办完交割手续,这时才对陈四说,这块墨就是你家老爷子留下的,上回我挑走帮你存着,这回派上了用场,你收了钱赶紧回家,把媳妇儿接回来,做点小生意好好过日子吧。
陈四过意不去,不知说什么才好,王二倒是一脸平静。
前一篇:文物的故事——翡翠帽扣
后一篇:文物的故事——墨玉夜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