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情
(2009-08-03 06:08:05)
标签:
杂谈 |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性格开朗,接人待物,无一不能,可就是过不去“情关”这道坎儿。和相处几年的男朋友分手后,总觉自己对他有所亏欠,偶然见到前男友过得不好,便觉自己对不住人家,从不想起自己当年是如何被他拳脚相加迫其分离之事。我曾劝说过多次,却总不能打消她的想法,我看着她这样自己折磨自己都觉得累。但不管怎样,我得承认,我的这位女性朋友真的是一个有情人。
“情”字从“心”,脸上流露的可能是真情,也可能是虚情。嘴上说的可能是真情,也可能是矫情。“情”字还从“青”,有情感滋润着,青春常在。在这个世界上,真爱者少说爱,不动声色的挂念最深沉,真恨者倒是常说恨,咬牙切齿的憎恶最激烈。暖的情朦胧,冷的情清晰。但世人大都愿意在“情”这个问题上走偏,在“情”字上犯糊涂。
人世间的“情”不是电视剧里那些硬挤出来的爱与恨,水分太多,能拧出液体来干货就少。电视剧就是有了故事,有了人物,在加点情感,齐活。而内在的肯定与否定态度本来应当自然流露,不可外加,不可滥用,它不是超市里的商品,不需要那么多的包装,情节是情感节奏,其核心不是故事,故事可以虚构,只有情感节奏变化过程真切,故事就挺了,人物就活了。在现实中,男女之情要比这复杂的多,我们既可看到内心引导出来的情感,又可以看到情感引导出来的剧情。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情况,人情当作真情,以事换事,以钱换事,关系成了生产力,情感变成成本最低的谋利工具,情感与利益混在一起乱了纲常。所以现实中的情感真的很难说清。
情感的复杂还在于它常常弥漫开去,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味道。“事情”是并列的双音节词,事中有情,只要人在做事,就有人心的参与;“情境”是行事氛围,背景温馨,则万事和顺;“情调”是情感格调,表现着生活追求的质量;“情理”是情感逻辑,比“道理”更人性,艺术的根在情,哲学的根在理,结合起来将会有双倍的精彩;“情趣”是情感之乐,大凡热爱生活的人都有自己的心仪所在;“情怀”为天地之心,人不是机械,不是动物,人文诉求不可或缺;“情商”是情感的实践能力,作为成功要素,比智商重要。
中国文化重情感,西方文化重契约。前者常被看作是传统意识,后者常被看作是现代意识,其实情感永存,无所谓传统现代、东方西方,做事人之间有了情感,等于有了内心契约,履约就有了保证,履约的难处也会因而被体谅。有真情者会换位思考问题。但婴儿入世的第一感受是饥饿,人生开篇便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替人着想的情感不是来自本能,而是来自修养。
为对方用情深者,也必是一个修养深者。但如果对方是一个薄情寡义之徒,自以为天底下人都是欠他的,自以为自己做事公正,毫无过错,别人帮助了他,“谢谢”也不言语一声,即使说了,也只是感谢不感恩,做做样子而已,待你有一天落难的时候,轻者冷眼相对,甚者落井下石,不怕遭老天报应,因为此等无情者无心也无畏。
仔细想来,如果为这样的人用情良苦,实在是不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