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族
(2008-11-20 12:16:47)
标签:
杂谈 |
昨晚喝酒,小兄弟们还非要和我PK唱歌,结果去了,我赢了,看来自己还是宝刀未老,不过手机丢了。
我上学的时候,也是一个追星族,那时娱乐界没有太多的歌星,李谷一、朱蓬勃的歌不适合自己,好容易出来一个崔健,于是寝室满走廊都是鬼哭狼嚎的声音,我有幸在北京见过崔健,这哥们儿当时还没出道,给了我一张他刚录制的小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首《最后一枪》,我拿回学校,大家奉之若宝,不断的翻制。到了他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时,几乎人手一盘,在配合《枪炮玫瑰》一起听,学校也成了摇滚摇篮。
88年,我和一个台湾留学生关系很好,他回去的时候问我需要什么,我同他说,我想要台湾最好的歌手的带子,结果他回去后,给我寄来罗大佑和齐豫的专辑,我这时才正式走上追星族的道路。
我喜欢罗大佑,直到现在,他所有的歌我都几乎会唱,他不是偶像歌手,嗓音也不好,不过正好适合我的特点,他的歌词是诗,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在我狂喜、失恋、痛苦和欢愉中,一直是他的歌伴随了我的成长。直到现在我也偶尔会找出来听一次,当作一种回忆。后来他在北京办围炉夜话演唱会时,朋友已经为我买好票,但最后一刻我还是放弃了,我不想让我的美好回忆变成现实,就让他的声音永远的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吧。
至于齐豫,她有过一张英文专辑,叫《谁拾到这张纸条我爱他》,天籁般的嗓音让我震惊不已,不过我学不会她的歌,现在也很难找到碟了。
后来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朋友那里,知道了李宗盛,李宗盛简洁的旋律、平实的歌词成了我每次在卡拉OK必唱的保留曲目,一直唱到大家都烦为止。有一年,我的一个即将离职的女同事突然在饭桌上和我提出合唱一首歌,我二话没说,立马点了一首《当爱已成往事》,让这个小姑娘震惊不已。现在想想都可乐。
追星是孩子们干的事,不过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那个年龄,只不过那时我们没有今天孩子们那么多的选择,也不像他们知道的多,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齐秦或千百惠可以流行几年的时代,甚至在寝室里开关灯舞会时,瑜伽音乐都可以用得上,有时我耳边还会一直回响那个女声吐柔软的念叨“放松,放松”。时间过得真快,有时只有在和朋友们唱歌的时候才会感伤一下时光的流逝。
听歌对我来说,已经很遥远了,我在家里最常听的是巴赫、莫扎特、门德尔松的音乐,自己一个人在一旁安静的吸烟、读书、喝茶,但是我还是怀念我追星的年代,那是我已经消逝的青春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