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读剧本

(2008-06-03 07:34:38)
标签:

杂谈

在我十六岁生日那年,父亲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一部朱生豪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喜欢阅读剧本。
上大学后,我疯狂的读剧本,读梅特林克,读斯特林堡,但是最喜欢的还是迪伦马特的《罗慕洛斯皇帝》。
大学毕业那年,我读到了萨特。萨特的戏剧给了我出乎意料之外的享受。萨特的小说远远要比戏剧枯燥许多。戏剧巧妙的结构,竟在寥寥数个场景中完成了一个完全圆满的故事的叙述。这真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而且,像《苍蝇》、《死无葬身之地》、《恭顺的妓女》等,都蕴藏了存在主义哲学精髓,其中的哲理一下子切中了我对人的存在以及我自身存在的理解的误区。当时的感觉是,天堂的窗户打开了,引力上升,我可以以勇气和愤怒挣脱这尘士的桎梏。
等到后来看了点戏剧理论方面的书籍才知道,萨特戏剧结构的巧妙其实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无非是实践了传统的“三一律”的理论,从这个角度看,《费加罗的婚礼》也许比萨特的戏剧更加完美。而且,“三一律”的理论早就被现代话剧打入冷宫了,这使得现代话剧的剧本常常不堪卒读。《等待戈多》、《玻璃动物园》我都没读完。这使我相信,剧场里的杰出戏剧,也许变成文字后并不杰出。
读剧本一直是我的重要的阅读享受之一。记忆中较深刻的还有读奥尼尔的剧本。那种沁入灵魂的悲剧的力量,曾经闪电击中般炭化了我,使我心中的悲愤难以自抑。《天边外》、《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琼斯皇》,这些都是极其难忘的阅读体验。尤其是《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使我深深地被命运的悲剧震撼的同时,也有了一种解脱与超越,认识到完善自身心灵与保持家庭的和谐,比追求工作、财富状况的完善更加重要。
为什么话剧剧本的阅读享受无可替代呢?因为话剧剧本就其文本形式而言,具有综合性的一面,即兼具小说和诗的优长。小说需要的故事情节,在剧本中成了更加集中鲜明的戏剧冲突;诗对人性的抒发在话剧剧本中附着到戏剧冲突上,因而更加具体,可亲可感。戏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虽然阅读起来较小说和诗困难一些,但因为它的兼容并蓄,一旦读进去就能够得到双重的享受,所以看似困难,实际上倒可以算是一种捷径了。
我读中国戏剧家的剧本很少,《雷雨》、《窦娥冤》只是在中学学到的那一个片断。看过高行健的剧本,但他已经非常着眼于舞台了。当剧本是为舞台服务时,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阅读的快感。为什么不去阅读中国的剧本呢?原因是提不起阅读兴趣。感觉阅读中国剧本可能实现的快感,远逊于阅读外国的剧本。中国剧本的结构和冲突,全部能从外国剧本中读到,且强烈丰富百倍。旧酒装新瓶,旧酒还挥发变淡了许多,谁还愿意去喝那旧酒呢?

总之,阅读剧本,我的体验是,最高享受的是萨特、奥尼尔等的剧本,大致写于20世纪上半叶,有着传统戏剧的冲突与故事情节,兼具现代人的情感困惑,这其中应该也包括易卜生的剧作;次等享受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古希腊的戏剧,因为他们的经典使我们不得不有所涉猎,但莎士比亚文饰太过,古希腊隔膜甚久,都会成为阅读上的难度和障碍;再次一等的享受,则是以舞台演出为旨归的现代戏剧,读完读不完都无所谓,看演出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剧本怎么样呢?就我现在的状态而言,不读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上学与逃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