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2016-11-11 05:04:26)
标签:

365

串胡同

说胡同

杂谈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年初串北京胡同,从胡同,或街名,非常清晰地知识到北京城,作为城市的另一个功能:市。

   市,按京话便是“市儿”。城,即城市的主要功能—防御。北京城之奇特,通过串胡同才认知到:其地处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点。先是游牧民族南进,欲抢掠农耕民族财富,将北京建成南进的前沿阵地;后农耕民族反抗,北上反抗成功,又将北京建成,抵御、防御游牧民族的前沿堡垒;故而作为城,北京尽到了其特有的城的职责。但作为军事要地要驻军,作为都城要尽到对全国的管理,故而无论驻军,还是管理,城中便需住人;而人便要生活,生活便离不得生活必需品;这些日常生活必需品,必得交易才能获取;因而城便有了市的需求,市儿的功能,才成为完整的城市。

   北京的胡同,或现而今的街道名称,极其明显着突出者这个“市儿”的功能,如若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等等,其间还杂陈着,交易生活必需品中的手工制作的作坊。尤其是明朝中叶以后,北京在较为安定、稳定的和平时期,商业经济发达起来,那些个体劳动者,也以他们出色的劳动,为他们居住的胡同留下了名字。如明朝南城有个姓唐的洗布帛的劳动者,他们居住的胡同就叫唐洗白街,即今天崇文区的唐洗泊街。

  宣武区有条粉房琉璃街,就是粉房刘家街的误称。东城有个姓姚的手工业劳动者,铸锅铸得好,他家所在的胡同就叫姚铸锅胡同,后来被讹称为尧治国胡同,就是今天北京站西街附近的治国胡同。北城有个豆腐陈胡同,后来讹称豆腐池胡同。

    明朝还有个特点,当时制作祭祀用的纸马铺很多,这反映了明朝宗教活动盛行。胡同名字中就有汪纸马胡同、何纸马胡同,今天都已讹称为汪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了。

    盐店大院:南起东四西大街,北至隆福寺街。名见《志稿》。清代之盐店当在大街上,字号无考。据《乾隆图》无该巷,知巷为盐店旧址形成聚落后所辟,时在清中叶以后。今犹名盐店大院。

  戥子市:戥子为较秤精密,用以称量微量之物的工具。在前门外打磨广东口内,东起北晓顺胡同,西北至打磨厂。名见《志稿》,民国沿之。60年代并入北晓顺胡同。

  布巷子:在前门外,北起鲜鱼口街,南至珠市口东大街。名见《志稿》作布巷,谓巷有“布市”。其形状则绘于《乾隆图》、《宸垣识略》记作布市。民国间称布巷子,至40年代犹有一些布庄,或批发兼零售,或专营批发,后衰落。今虽无布庄,仍名布巷子。巷中旧有懋德堂药店,以出售涌泉膏闻名,传说始于康熙间,民国中期犹存。

  纸巷子:在前门外,名见《地名对》作纸巷,民国定名纸巷子,当因纸店较多而起。《乾隆图》以其地为北煤市街之一段,《震垣识略》、《志稿》以其地为煤市桥之一段。其巷甚短,北起廊房头条西口,南至杨梅竹斜街东口,60年代并入煤市街。

  刷子市:在珠市口南,原东起西草市东街,东至精忠街。50年代辟建工厂,其东半没于厂区,遂变为东不通行。刷子市之名,见《志稿》,其形则具于《乾隆图》。民国间沿称刷子市,至40年代犹有一些专门制售刷子之商店,尚存早年刷子市之遗迹。清代,巷中有几家大客店。60年代并椿树胡同、拐棍胡同、张家胡同,合称刷子市胡同

  缸瓦市:为缸瓦、陶、磁器之市,在西四南。名见《志稿》,前此《宸垣识略》作钢瓦市。清末以丰盛胡同东口选北,至西安门外大街西口之间为缸瓦市。民国间南缩至大院胡同东口迤南,称缸瓦市大街。相沿至60年代,以之并入西四南大街。路东之和顺居(俗称砂锅居),为自清代以来的著名饭馆。

  木料市:在天坛西,临永定门内大街。市起于40年代,交易建筑与器用木料、家具,由浮摊而临建,而成聚落,因辟为木料市特一行、特二行,特三行、特四行、特五行等巷,均东西向,自北而南为序。40年代末,市废,变为民居。今特一行至特四行,皆废木建筑。惟存特五行,已改名木料巷;西起永定门内大街,东至天坛西胡同。

  麻刀店:在陶然亭北。麻刀为建筑材料,将麻寸断后,即成麻刀,用以和白灰、青灰。50年代因其地旧有麻刀店而名,60年代改称麻刀巷。东北起四平胡同,西南至南堂子胡同。

  汤锅胡同:宰牲兼售生、熟肉之店铺,名汤锅。汤锅胡同见《乾隆图》、《志稿》,当因巷有汤锅而起。地在钟楼西北,东起钟楼湾胡同,西至旧鼓楼大街,民国间为雅化而改作汤公胡同,至今沿之。

  东澡堂子:澡堂子即公共浴池。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居广济寺之西,为不通行小巷。其南口路西就是据以命名的澡堂子。民国间定名,或作东澡堂胡同。60年代废其名,以巷并入阜成门内大街,其西又有西澡堂子,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南,与白塔寺隔街相对,为死胡同,据以命名之躁堂无考。60年代废西澡堂胡同之名,以巷并入阜成门内大街

  革帽店:为西草市东街之小胡同,名见《志稿》,作草帽店,当因制售草帽之店铺集中于此而名。民国名草帽胡同,60年代废其名,以胡同并入西草市东街。

  棚铺夹道:在前门外铁树斜街路南,为一不通行小巷,只有一个门牌,民国间命名。因巷口为棚铺而名。棚铺经营搭栅业务,旧时凡遇红白喜事,例需搭棚行仪、待客。夏季,各府邸例搭凉棚以避日照。棚铺专门从事此种服务,60年代废其名,以之并入铁树斜街。

  杠房胡同:备有轿、棺及相应仪仗衣饰、人夫,承应婚、丧家抬轿、抬棺任务的店铺,称杠房。杠房棚同在宣武门内东太平街,为死胡同。命名于民国间,60年代废其名,以之并入东太平街。

  赶驴市:在宣武门外。名见《宸垣识略》、《燕都杂咏注》谓:“各城门租驴代步,名‘门驴’。宣武门外有赶驴市”。宣武门外之赶脚驴夫,皆牵驴集中于东河沿口以待雇主,日久遂称其地为赶驴市。清末据俗称定名东河沿之最西段为赶驴市,东起香炉营头条西口,西至宣武门外大街。60年代废其名,并入宣武门东河沿街。旧有闻喜会馆。

  草料铺:加工与出售大牲畜饲草饲料者,为草料铺。地在西直门内今西教场胡同北端路西。名为民国间依俗称听定。铺当为清代旧设。40年代其地没入建筑,名废。

  鞭子巷:在天坛北,名见《胡同集》,当因巷为鞭子铺之集中地而名。《乾隆图》于鞭子巷外,更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沿至本世纪60年代,改鞭子巷为锦绣巷、鞭子巷头条至四条为锦绣头条至四条。今锦绣巷北起锦绣头条,南至锦绣四条;锦绣头条东起鲁班胡同,西至南桥湾街;锦绣二条、三条皆东起鲁班胡同,西至锦绣巷;锦绣四条东起西晓市街,西至南桥湾街。锦绣巷旧有山西会馆。

  榄杆市:在广渠门内。名见《胡同集》。因为其地当时已远离漕运河道,疑榄杆市为元代文明河通航时旧名,未必当时即有此市。后世名市为供应船户所需而设,或讹写作阑干市,是错误的。民国沿旧称,命名东草市大街以东为揽杆市大街,西起缨子胡同南口,东至北河漕南口。60年代,并入广渠门内大街,

  龙源兴夹道:在前门外延寿街路西,为一不通行小巷,名起于民国间。龙源兴系一家粮店,一直经营至50年代公私合营时。巷在其北侧,因名。60年代废其名。以巷并入延寿街。

  文宝楼夹渡:在前门外肉市街。文宝楼为清代之首饰店,《朝市丛载》记其为当时之最著名者,民国初期歇业。该卷因在店侧,遂名。其名为清末所定,民国沿之。至60年代废入肉市街。今肉市街北起路东第一个死胡同,即原文宝楼夹道。

  天兴居夹道:在前门外,南起今大栅栏西街。北至原抬头庵,中有曲折呈曲形,只有两个门牌。天兴居在夹道南口之西,为清代著名饭馆,《朝市丛载》列其烩鸡丝为名菜,清末歇业。《乾隆图》无该夹道,知其辟于此后。天兴居夹道之名,是清末据俗称而定。沿至60年代废,以该夹道并入抬头庵改称之抬头巷。

  同仁夹道:在前门外,南起大栅栏街,北至小齐家胡同。《乾隆图》已绘其形,民国时据俗称定名同仁堂夹道,因在同仁堂药铺西侧而名。同仁堂,见店铺卷。60年代更名同仁夹道。至今巷中尚无门牌。

  方壶斋:东宣武门外。方壶斋为清初之著名戏园。胡同以之为名,标示着该戏园的所在,惟其座落则不易确指。该胡同名见《志稿》。《乾隆图》绘其形。未具名。民国间沿称方壶斋,60年代定称方壶斋胡同,北起西茶食胡同,南至永光寺中街、西街。

    广兴园大院:在崇文门外东茶食胡同路北。广兴国大院之名定于民国间,因广兴园戏园旧址而名。60年代。与其北之牛犄角胡同、火鸡胡同、鸟枪胡同合并,改称广兴胡同,南起东茶食胡同,北而折东至南粉浆胡同,北至苗家胡同。其最南段。即原广兴园大院。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315@365北京胡同说“市”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