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18@365北京胡同蔽绿荫

(2016-11-14 05:04:26)
标签:

365

北京串胡同

杂谈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北京胡同蔽绿荫

 

318@365北京胡同蔽绿荫

318@365北京胡同蔽绿荫

 

   自年初串胡同,俺对北京的胡同,有了种种新的认知,灰墙、青瓦;宅门、门联;门墩、砖雕;......;哪怕是残墙断垣,破败斑驳,你入得胡同,所面对的是那么平淡而无奇,但时时处处扑面而来的就是,似乎可以谛听到的,胡同里轻弹的蛩音的时光,漫步于胡同的幽远之中,望着那胡同墙隙间,生长出来的野草,仿佛俺对老北京的陌生,在串走中一切也都宽释了。

  老北京的胡同,其主色调永远是青灰色:青灰色的墙、青灰色的瓦,唯大宅门那斑驳的点点朱红,才见点缀在这一片灰墙灰瓦间,但这是在那为黑白照片,与铅笔素描下的胡同儿,留给世人的记忆。实则不然,胡同间的花草树木,所张显的颜色,亦会随着四季的变化,带给胡同徇烂多彩。

  春天的胡同儿是充满生机的,胡同儿里种植的主要是国槐和枣树,老北京的居民们大都喜欢在院里院外种些盆栽植物,特别是月季。鲜嫩的树叶、五彩的月季花,装扮着春天的胡同儿。

  夏季的胡同儿是浓重的绿色,更是孩子们欢乐的所在。放暑假了,开心的孩子们在胡同儿里跑来跑去,男孩子拍洋画、玩弹球儿,女孩子捉迷藏。您不用担心双职工的孩子没人管。暑热渐退,天色渐晚,晚饭后的人们坐到街门口乘凉,大人们聊着家常,孩子们嬉笑着打闹着,胡同儿里的一天就要落幕了。

  秋日的胡同儿是绚烂的,树木花草渐变成了缤纷的颜色。中秋到了,大枣红了。打枣一般是有统一组织的,小伙子爬上树去,但一定要小心一种叫‘洋剌子’的小虫,沾到身上得疼好几天。随着枝头摇晃,枣子噼噼啪啪掉落地面,孩子们跳着、叫着,争相去捡枣,胡同儿的人们分享着丰美的秋果。

  枣叶落尽,秋去冬来。雪后的胡同儿最美,房檐儿、山墙头儿、门墩儿,在白雪的覆盖下都透着纯净的灵性。阳光的午后,踩着薄雪,徜徉在安静的胡同儿内,是一种美妙的感受。春节快到了,各院的街门在腊月二十三就被贴上了迎新的春联和门神,急性的男孩子已经把鞭炮拆散一个一个拿在手里扔着放,清脆的爆竹声伴随着皑皑白雪,北京的胡同儿迎接着新的一年……。

    老北京,站在景山之巅四望,据说是一座绿色的城市。她的文化使她温润,她的绿使她清新。首先就是树多。街头巷尾,串走胡同,上百年的槐树,几十年的杨树榆树,长发披肩的柳树,悠闲的核桃树,挂满果实的枣树,当然还有桑树银杏树香椿树等等,随处可见。如果你走进一个四合院,八成都能看到俏丽的石榴树,海棠树,柿子树,多半旁边还有一架一架的紫藤与葡萄。虽然紫藤与葡萄,属于藤本植物,需要搭架子攀爬,但北京人还是习惯将它们称作树。

  北京的树,释放着这座城市充沛的情感,它们奉献着绿色的叶,散发着脉脉的清香,夏日给胡同乘凉的人染出一大块一大块的荫凉,秋天送给孩子们香甜的果实,冬天交错的树枝托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让人悦目。

    老北京,几乎每个院子门口都戳着一棵老槐树,看到国槐,眼前便是京都胡同平素里的情景:围绕着老槐树追跑打闹的孩子,老槐树下坐着的喝茶、下棋、侃大山老爷们儿,及迷瞪在老槐树下,伴着槐花香度过的一个个清梦。有树的地方就有蝉和鸟,这些都是孩子喜欢的。孩子爬树给大热女摘榆钱儿,顺带着自己吃榆钱儿;把槐树的花用树枝儿穿起来戴头上。秋天的时候可以打枣儿、摘柿子,踩树叶玩儿,还可以用杨树叶的杆儿玩‘拔老根儿’,拿树枝当刀、当枪。”

     槐树对北京人这么重要,可庭院里从不种槐树。北京有句老话,“桑柳榆槐不进宅”。据说桑谐音丧不好,柳树是做棺材的不好,榆木疙瘩形容人笨不好,槐字里面带个鬼可不能进门。鬼不能进门,放在门口把门倒是蛮好。北京人庭院里种植的树木,观赏和美味并重。喜欢看花的种玉兰或者海棠,不仅花好,还能取个“玉堂富贵”的吉祥寓意。或者种石榴,榴花似火,珊瑚珠样的果实酸甜适口,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难怪老话说“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可是老北京殷实人家的标配。好吃的来棵香椿,不论是炒鸡蛋还是爆腌,都透着香。枣树也不错,秋后果子成熟了,打枣吃。一户打枣,全院都跟过节一样。

    当然最好是柿子,古人说柿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老舍爱柿子,建国后,家里就种了柿树,引得大画家于非闇作了一幅名作《丹柿图》。

    在城市里,不论什么树,都是与自然沟通的最好介质,通过树,让我们在这个人造的世界中体悟自然的气息。所以不论什么树,都是好的。北京城里的杨树,它整齐划一、呆板的姿态和北京的气质毫不搭调。

    北京人最爱的柿子树,有“事事如意”之意,且柿树有“七绝”。即: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可临书。待秋去冬来,磨盘柿子已经摘好冻在窗台上,柿子完全冻住,拿到屋里,稍稍化冻,就着冰渣喝个一兜蜜的柿子。这实在是大自然给北京冬日最好的恩物。柿子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与苹果相比,除了锌和铜的含量苹果高于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优。外国俗语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过去很多名人院内都有柿树,像西城护国寺街的梅兰芳故居,标准的四合院里院的正房前就有两棵高大的柿树,是梅先生在1951年进住时所植。

  丁香多福在北京的大四合院中,种植丁香与石榴树的很多,寓意“多子多福”“全家团聚”,还有种牡丹、玉兰、海棠和桂花以示“玉堂富贵”。在大户人家的多重四合院中,其背风向阳处还有竹林。而过去茅盾故居里的两大棵太平花,田汉故居里院的一棵梨树等也是鲜为人知的四合院花木。

  郭沫若故居大门里,北边有一棵大银杏树,名叫“妈妈树”。郭老十分喜欢银杏树,并在散文《银杏》中写道:“你真应为中国的国树啊!”这棵银杏树是1954年,在郭老夫人于立群回南方养病时,郭老和孩子们在西山大觉寺移来的。当时是种植在位于西四的宅院。

  北京最著名的一棵古枣树是位于东城府学胡同文丞相祠里的“文公手植古枣树”。此古枣树高达10米,干周长达2.5米,相传为文公所植。它的树干向南倾斜,成45度角。人们附会说,这表示文丞相“臣心一片磁石心,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怀念南方故国的爱国精神。此枣树所结大枣从不生虫,这表达了文公的一身正气。

  赤心枣树四合院里的寓意执著与爱国情怀的枣树种植颇多。现存的古枣树,明代的约几十棵。而清代的古枣树则比比皆是,像文天祥祠、于谦故居、鲁迅故居、老舍故居、杨昌济故居、田汉故居等地都种有“外表多棘刺,内中实赤心”的枣树。

  古枣树和古槐、紫藤一样,也是古都北京的特色之一,而且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古枣树最多。因枣树为“北国佳木”,又“外表多荆棘,内中实赤心”,所以在名人故居中多有古枣树。

   紫藤垂地种植紫藤的位置大多在里四合院的西南角。在北京的宣南,很多的古代文人故居中多有名藤,“紫云垂地,香气袭人”,其中最著名的一棵就是纪晓岚故居门前的紫藤,距今已近300年。另外孔尚任、朱彝尊故居等都有名藤。鲁迅在北京第一处故居绍兴会馆中的小院中便有一棵古藤,院名“藤花馆”。

  可惜现在的胡同已不复当年景象,胡同里的树少了很多,许多树都被砍伐了,甚至还有一些古槐树,还被有的人盖房,把树都盖到了屋里”。北京人口急剧增加,人已经开始和树进行竞争了,现在北京胡同的树已经连不成片了,过去北京城最美的景色已不复显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