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清真难清真

俺们夫妇至庐山牯岭,见一清真寺伫立街心,从外观看应该是二层结构。其侧为清真寺二层入口处,其正面则是一层成门脸房,正开门做生意开饭店。此为俺走过多地,所见清真寺,开门做生意的第一家。由于俺的儿女亲家就是回民,俺故非常关注清真寺的所在,也愿意在清真饭店用餐。意在清真饭店,往往会秉承伊斯兰教义,重诚信坚守食品的净洁。
“清真”
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本意是指自然、 质朴、纯洁, 原是普通名词,曾用于多种场合,如寺庙、 宫殿、
道观以及楼阁幽静场所,含“清净无染” “至清至真”
“纯净洁朴”之意。如《世说新语·赏誉》:“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世说新语》:“太祖以清真而敬之。”唐朝李白就有过“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的诗句,宋末时期开始用于伊斯兰教。
到明清时期,这一用法和概念,便得到系统阐述和普遍接受。明清时期中国的伊斯兰学者,介绍伊斯兰教的时候曾使用“清静无染”、“真主原有独真,谓之清真”等词句,来称颂伊斯兰教所崇奉的真主安拉,故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称其寺庙为“清真寺”。后来回族的穆斯林,越来越多地将“清真”一词,使用在对伊斯兰教的称颂和解读中。认为清则净,真则不杂,净而不杂,是为“清真”,如此,“清真”一词与伊斯兰教的关联便渐渐牢固了起来。
如今常用的与“清真”相关的词如“清真寺”、“清真言”、“清真食品”、“清真餐馆”等,基本都是与伊斯兰教相关的事物。清真寺就是伊斯兰教的礼拜寺,清真言则是穆斯林信仰核心的那句话:“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清真食品,是遵伊斯兰教法所生产的食品,清真餐馆就是伊斯兰餐馆;总之,如今“清真”二字,已经成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代名词。拥有着包括生活准则、制度、规范等各个方面的内涵。故此,“清真”是一种生活准则、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制度。而绝不只是“不吃猪肉”这么简单。
而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系阿拉伯语“麦斯吉德”(即叩拜之处)意译。《古兰经》云:“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中国唐宋时期称为“堂”、“礼堂”、“祀堂”、“礼拜堂”,元代以后称“寺”、“回回堂”“礼拜寺”,明代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遂将“礼堂”等改称“清真寺”,沿用至今。
综上所述,庐山清真寺非止做礼拜之用,尚开门经营饭店,便非“清真”了。俺们夫妇到得该饭店用早餐,当地人用小菜免费,收俺们夫妇是两元;当地人买炊饼,是五角钱,而卖俺们则是两元;一碗白粥,当地人一元,收俺们同样是两元;一样食品,两样价钱;显而易见,这里没得原应有的自然、
质朴、纯洁的清真,而为金钱铜臭的污秽,摒弃了清真的“清净无染” “至清至真”
“纯净洁朴”的“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教义。
好在,伊斯兰教的游客游庐山,总算有个进餐的去处,至于该清真寺饭店,宰不宰客,那就是开饭店的店主人,是否能将伊斯兰教义,挚诚于心胸的事了。
加载中,请稍候......